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2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7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 毫秒
21.
伍振 《百姓生活》2014,(3):63-65
为了一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重庆大足石刻,我们来到距离重庆市区160公里的郊区大足县.去观赏那独特的摩崖石刻,感受那博大精深的佛宗禅意。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它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大佛湾摩崖造像最为著名,足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因时间关系,我们只参观游览了宝顶山大佛湾的摩崖石刻。  相似文献   
22.
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以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为代表的寺院建筑格局分属宫殿式与民居院落式两种,其作为佛教文化载体的寺院建筑与雕饰所产生的庄严、深邃、幽雅的感觉,表明这两种形式均具有佛教顶礼膜拜、超脱尘世的象征意义。普陀山又有许多摩崖石刻,内容大都是礼佛宏法或赞美景物,多数用楷体书写,端庄雄丽,与“海天佛国”的环境相谐。  相似文献   
23.
24.
天下四书院之一的石鼓书院位于衡阳城北石鼓山上,书院历史悠久,地势独特。摩崖碑刻历代不绝,在全国书院独树一帜,是石鼓书院文化历史的重要组成。文章在查阅历史文献与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石鼓书院唐代摩崖碑刻进行整理,并对其中存有歧义的“东岩西谿”、“太和题名”、“刺史蒋防碑刻”及“昌黎诗刻”等四种摩崖碑刻予以考释,以期丰富书院文化史研究。  相似文献   
25.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语文的踪迹,仔细观察,细心揣摩,令人钦叹不已。“十一”假期的南京燕子矶之旅,让我充分领略了名胜古迹中语文的魅力:摩崖石刻上古朴雄浑的书法作品,古亭中石碑上镌刻的历代诗赋,城墙上凹凸不平的古字印……这一切都在向我们诉说着语文的韵味。  相似文献   
26.
92冠豸山     
冠豸山景区而积123平方公里,核心景区53平方公里。由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龙湖五个游览区组成。冠豸山开发始于宋元佑年间,在石门湖筑亭建阁,植以松竹,成为吟诗斗酒之地。山中风景秀丽,独树一帜。历代留下许多摩崖石刻和楼台亭阁及书院等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27.
《通湖山摩崖石刻》因字迹漫漶不清,其年代和性质一直争议不决,对照文献,可以排除其为纪念"东汉王朝与南匈奴联合攻打北匈奴的历史事件"或纪念"公元107—117年间以逢侯为首的北匈奴与西域诸国共同寇边引发的汉匈之战或公元134—151年东汉攻伐北匈奴的战争"的可能性,此碑无论为纪念军事胜利还是整修边防设施,均与北匈奴无关,而更可能是永初四年东汉政府调遣西北驻军平定南匈奴叛乱后,为纪念此次军事胜利而刊刻。  相似文献   
28.
本文通过田野调查、文献检索,考证了赤峰市区东北隅之红山摩崖石刻文及其作者生平,纠正了石刻文的相关谬误,还原了历史的本真面目。  相似文献   
29.
明嘉靖间黄焯编纂的《朝阳岩集》是现存记载零陵朝阳岩诗文题刻的最早和唯一的一部总集,也是我国古代记载岩洞景观和摩崖石刻的较早的一部专书。辑者黄焯,字子昭,号龙津子,延平南平人,嘉靖间任永州知府。今所见《朝阳岩集》为明代嘉靖黄氏刻本,线装一册,不分卷,内容包括铭、记、志、诗、歌、游题短记、补遗7部分。初由无锡孙毓修小绿天收藏,后归国立北平图书馆,迄今所见海内仅此一种孤本,尤为珍贵。其中柳应辰等5首宋诗,乔恕等9首明诗,总计14首诗作不见今朝阳岩石刻及文集、方志文献。另有宋郭昭符1首诗作,内容完整,可补今存石刻磨泐之阙。  相似文献   
30.
唐贺知章《龙瑞宫记》摩崖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绍兴宛委山唐贺知章《龙瑞宫记》摩崖 ,人多以为是唐时原刻。经考 ,该摩崖在宋嘉泰间已漫灭 ,嘉定间郡守汪纲重刻 ,清嘉庆中又经好事者重度勾勒 ,遂显今貌。文中“秘书监”三字系后人加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