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93篇
  免费   371篇
  国内免费   48篇
管理学   2278篇
劳动科学   315篇
民族学   86篇
人才学   234篇
人口学   206篇
丛书文集   2311篇
理论方法论   503篇
综合类   4366篇
社会学   635篇
统计学   1578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26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209篇
  2016年   307篇
  2015年   388篇
  2014年   819篇
  2013年   793篇
  2012年   890篇
  2011年   1050篇
  2010年   913篇
  2009年   792篇
  2008年   1031篇
  2007年   742篇
  2006年   567篇
  2005年   562篇
  2004年   436篇
  2003年   449篇
  2002年   388篇
  2001年   359篇
  2000年   287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曹阳 《学术论坛》2005,(1):86-92
城乡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为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低成本的、近乎无限供给的劳动力,这促进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但是,城乡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没有引致经济学经典理论所预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反而拉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乡—城单向劳动流动是一种"半自由式"的流动:城市欢迎作为"劳动力"的农民工,但排斥作为"新居民"的进城者。农民工在城市创造财富,但要以农村的承包地替代城市的"社会保障"功能。这是一种新形式的"以乡补城"。  相似文献   
992.
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表现为个人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和行业收入差距,而且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形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长期采取重工抑农、以农补工的发展战略;二是改革开放后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和资本积累规律作用的结果;三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处理公平和效率关系问题上,过多强调效率,严重忽略了公平;四是转轨时期,新旧两种体制并存而导致的收入差距扩大;五是分配体制改革的不完善;六是产业结构的演进使得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经济利益关系调整而造成收入悬殊。  相似文献   
993.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统筹兼顾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 ;完善市场体系 ,规范市场秩序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改善宏观调控 ,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完善财税制度 ,深化金融改革 ;完善对外开放的保障制度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以及深化劳动就业体制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政策主张 ,都是为了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994.
转型期农民收入差距原因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收入差距问题突显出来。分析表明,引起农民收入差距既有工资性收入分配的不均等、农民负担的不合理性、劳动力素质的差异以及权力因素和非法经营因素等表面原因,也有产业结构、经营体制、人力资本以及国家政策等深层原因,诸多因素共同导致了农民的收入差距。国家应多管齐下,综合运用多项改革措施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努力实现农村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95.
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作为知识载体的人 ,将成为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性因素。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如何开发和有效使用人力资源已成为当今世界尤其是我国理论界、学术界特别是企业界尤为关注的问题。本文方式对人力资源个体价值进行量化分析 ,以求教于方家。一、人力资源个体价值分析的理论依据1 人力资本非同质性假设区分人才资源个体价值的根本立足点就是资本的非同质性假设。资本的非同质性假设指出不同资本的作用是存在差异的 ,从人力资本角度讲 ,不同的人力资本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存在很大差异。因此 ,从立…  相似文献   
99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劳动创造价值愈加体现在人的智力和劳动的组织程度上。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的关系是现代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决定的,生产关系直接制约价值分配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本身存在着否定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的背离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科技进步,人的智能创造充分挖掘,价值分配将越来越真实地反映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997.
张振华 《阴山学刊》2002,15(4):76-79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既不能取代劳动价值论,也不能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对立起来.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认识的任务在于,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下,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并为此提供相对应的价值理论,从而为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98.
权力导致的收入分配差距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导致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的原因有许多,但由权力垄断、权力腐败与权力资本化所导致的收入分配差距最为严重。政府权力过大并且不受制约,市场化不足而不是市场化过度是当前收入差距过大的根源。克服由于权力导致的收入分配差距,必须针对权力过大及缺乏制约这个要害,从体制上进行综合治理。要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换,防止政府权力越位;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切断权力与金钱之间的联系,建立民主廉洁的政治制度;打破权力垄断,放开管制,引入竞争机制;完善监督制衡机制等。  相似文献   
999.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概念及其度量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海港 《阴山学刊》2005,18(5):98-105
收入分配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状况可以有实证和规范两种方法分析。实证方法描述收入分配中分散程度的实际模式,并用一种统计量(值)来概括。实证方法除了常见的频数图、洛伦兹曲线和泰尔指数外,还有著名的帕雷托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规范法建立在一种价值判断之上,用社会福利函数度量不平等的程度。阿特金森指数(AtkinsomIndex)是最常用的由规范法导出的不平等指标。  相似文献   
1000.
赵万江 《齐鲁学刊》2002,3(6):40-44
私营企业主的收入由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两部分构成 ,他们已形成我国现阶段的主要高收入阶层。私营企业主的高收入符合市场经济的效率原则 ,也符合“先富与后富”的经济发展原则。因此 ,既不能忽视它剥削的一面 ,也不能夸大它的剥削性。宏观上政府可以利用国家税收政策对其进行调节 ,微观上引导他们将其收入用于投资和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