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85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26篇
管理学   1601篇
劳动科学   242篇
民族学   67篇
人才学   144篇
人口学   193篇
丛书文集   1454篇
理论方法论   335篇
综合类   2871篇
社会学   478篇
统计学   1383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240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594篇
  2013年   597篇
  2012年   674篇
  2011年   795篇
  2010年   676篇
  2009年   566篇
  2008年   732篇
  2007年   550篇
  2006年   409篇
  2005年   393篇
  2004年   289篇
  2003年   290篇
  2002年   224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收入分配制度的变革,打破计划经济下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导致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目前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本文分析在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仍隐藏着收入差距扩大的现实可能,并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2.
中国不是一个市场而是许多个市场,每一个市场对于寿险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吸引力。中国保险公司的规模效应主要取决于在当地市场的份额而不是在全国市场的份额。  相似文献   
93.
2002年,我省旅游收入位居西部第一,旅游业被我省列为六大产业支柱之一。2003年。全省旅游业总收入达到420.82亿元,高于全国平均增幅23个百分点,全国旅游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从更高层次要求,其发展现状仍有许多不足,有旅少游、过而不游等问题已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推进我省旅游业的更大发展,是一个重大而复杂的课题。但笔者认为,富有特色的旅游吸引体系的建立,是发展四川旅游业的首要基础。本文谨就在邓小平“特色理论”的指导下,拟对四川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特色开发利用问题展开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根据四川的实际提出相应的营造四川旅游特色品牌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我省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4.
从初次分配看,近年来我国劳动报酬份额有所提高,但实际工资水平原地踏步的状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这是一种对劳动者不利的分配格局;从二次分配看,居民部门收入占国民收入的份额约为54%,虽然近年来略有上升,但还远未达到合理水平;从税费负担看,有将近1/3的居民收入因缴纳税费而变得不可支配,这使得工薪劳动者在分配格局中的不利地位雪上加霜;从居民收入差距看,我国基尼系数一直在高位徘徊,是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负面因素.建立合理有序的分配秩序,既需要在初次分配中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让各类要素取得合理的回报,又需要在二次分配中合理调节收入差距,让经济增长的果实更好地惠及全体国民.近一个时期,要扭转工薪劳动者的不利地位,应该让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大幅度提高,并与社会平均工资挂钩,实现年度自动调节.  相似文献   
95.
为确定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中教育因素的贡献大小,利用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中城镇居民的微观数据,采用基于收入决定函数的夏普里值分解法,得到受教育程度和教育过程对收入差距的贡献大小。研究发现,教育过程是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而受教育程度对收入差距的贡献排序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6.
以2003—2015年分地区(细)分行业数据复原全国城镇职工收入序列,建立收入转换矩阵,测度地区收入流动性,利用2004—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贸易开放度对地区收入流动性及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开放提升了地区收入流动性;出口依存度对地区收入流动性质量的影响呈倒U形,R&D对这一影响有增强作用并延缓拐点的到来.建议:加快中西部地区出口贸易的发展,东部地区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时,应当注重鼓励出口型企业的内迁;东部地区应当注意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增大地区居民收入地位上升的机会.  相似文献   
97.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提高了牧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总体来看,牧民的生活消费趋势有下降倾向。牧民生活消费方式变迁反映出的民生问题有:增收约束力的不断加强导致消费倾向下降;产业结构不合理与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收入差距扩大造成贫富两极分化日趋严重;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滞后致使牧民综合素质较低;社会保障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以及不良生活消费行为滋生。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应通过加大"三牧"投入力度、引导牧民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活消费方式、重视教育和文化娱乐事业、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来切实改善牧区民生。  相似文献   
98.
99.
健康既是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也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前提条件。文章基于中国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农户健康对其收入和主观福利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健康状况对民族地区农户收入有显著影响,农户健康状况越差、其收入会显著降低;健康的收入效应在考虑内生性并使用工具变量分析后,农户健康与收入的这种影响关系更加突出;农户健康状况与收入均能显著影响主观福利,健康状况越差、收入水平越低,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越差;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农户健康状况影响主观福利的收入路径机制的确存在。  相似文献   
100.
根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利用DID模型研究了我国主粮价格支持政策对农户收入增加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主粮价格支持政策的实施只对政策实施省份的农户种粮收入增加有一定的促进效应,但与其他收入增加对农户总收入增加的带动效应相比,种粮收入增加的作用相对较小;从影响因素来看,通过主粮价格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已经效果甚微,农户增收仍主要依靠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因此,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现行主粮价格支持政策,提高其对农户种粮收入促进作用的基础上,需要将农民收入问题纳入宏观经济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中协同考虑,通过与其他政策措施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相结合来构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