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1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78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36篇
人才学   1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45篇
理论方法论   51篇
综合类   643篇
社会学   58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01.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从张凌老师,是幸运的。张老师始终给予我自由的空间,在创作中启发引导我。因而,在丝网版画的学习创作中我毫无牵绊与顾忌,任由意想驰骋。这种轻松的氛围和自由的环境可以使我专注于个人喜好,在丝网版画的学习中深入研究、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02.
文章介绍了结合电梯检测中钢丝绳检测的实例,详细论述了电梯钢丝绳相对张力测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的方法,步骤。  相似文献   
103.
104.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伴随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经历了漫长阶段,其形式和内容的演变必然随社会历史的演变而进行。对宗教形式和内容的研究从多层次、多方位的角度已逐步展开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本文试从心理张力的角度来分析宗教活动的心理,以探讨宗教活动的特殊社会现象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5.
列宁的物质概念并不是绝对的,其内部本身蕴涵着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张力。这种张力来自列宁这个概念自身的局限性与不完善性,源自人的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这种张力的具体表现就是,“客观实在”对物质之非专属性。因此,需要对“客观实在”进行限定,需要统一物质概念之属人性与非属人性。另外,在强调人的感知在物质概念中的作用时,却将人自身遗忘于物质之外并陷入人类自身的“洞穴假象”中,故而还需要对知觉等人的认识作用与物质概念的关系进行再反思。  相似文献   
106.
文章认为法律的确定性问题源于法律与其产生并由其调整的社会内在的张力,根源于这样一个从社会现象中抽象出法律概念、构建法律体系与用抽象的法律调整复杂的社会事实这一对立统一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法律思维是一个辩证思维的过程.单方面地肯定或否定法律的确定性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法律应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7.
社会学研究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四个现代化服务,这是大家一致赞同的。但是,社会学应怎样为四化服务?它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怎样?人们的认识和回答并不一致。不少同志认为,经济体制改革是经济学家的事,社会学研究不必去参与和过问。这里除了其他方面的因素外,也涉及到一些认识问题,如对社会学一些基本理论的看法问题。为了使社会学研究能够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也为了使社会学自身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我认为弄清社会学研究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8.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吴语地区相继发掘出了近40首中长篇吴语叙事山歌,被学界认为是打破了汉族地区没有长篇民间叙事诗的定论。然而这些作品是如何生成的?至今尚缺少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本文从吴语叙事山歌的历史发展及生态环境的视角入手,认为延续2000多年的山歌演唱传统,使山歌本身的内在张力得以正常发挥,是吴语叙事山歌生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9.
以人与对象性世界关系为逻辑起点 ,通过对文学活动过程的静态与动态分析 ,揭示文学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双向互动的系统构成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以审美为中介的多重性价值构建的阐释座标 :既不应把维护文学的审美价值的基点简单地理解或置换成为闭锁于作家———文本自身的完全自洽的概念 ,也不能摒弃以审美价值为基点去直接考察和分析包括政治、伦理及其它精神文化在内的多重性价值内涵和形态。同时 ,不仅要重视文学两个基本价值取向 (满足人的基本的情感要求与注重人性深度的开掘和形而上意义的承诺 )的差异和冲突 ;更要体认它们之间的“共在”关系及隐含制衡的张力结构。这样 ,文学理论批评才能在保持文学的审美特性的同时 ,形成开放、多元良性发展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0.
我国西北古代少数民族长期存在收继婚的习俗,有其独特的原因。这主要是由其文化生态环境所决定的,与特定的经济和文化形态有密切关系。收继婚的消失,正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形成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