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01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237篇
社会学   4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1.
齐学东 《求是学刊》2013,40(5):142-148
在根据古代小说改编和新编的动画影视作品中,和《西游记》相关的作品最多、最成功。从解释学、接受美学的维度看,小说《西游记》在改编和新编成动画片时,因为小说语言转换成动画画面、原著文本的历史视野和导演们的当代视野的融合、观众的期待视野对创作和欣赏的作用,使得动画作品和原著不可避免地产生差异。忠实于原著的改编作品都尽量保留原著的情节、人物形象,通过作品传播古代文化,给人以教益。新编类型的作品,更关注娱乐性、趣味性,以搞笑为能事,但也能激起观众对原著的兴趣和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92.
西方戏剧的改编是传统戏曲曲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心比天高》是成功改编的范本.改后的剧本对女性主角形象从人物身份、主体意识、死亡观等方面作了本土化处理.戏曲改编中之所以会出现本土化现象,是因为戏曲和西方戏剧在作品使命、传统伦理及观众的接受习惯上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93.
解密老舍     
牛颂 《中国民族》2013,(12):74-74
近些年,为办好民族电影展,我们曾几次整理少数民族优秀影片目录,其中由老舍作品改编的故事片和舞台艺术片《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最终都被评定为经典民族题材影片选入。老舍搬上银幕的作品还有《方珍珠》、《月牙儿》,以及长篇电视剧《四世同堂》、《茶馆》,舞台剧《正红旗下》等。  相似文献   
94.
改编是中国古典戏曲生存和发展的一大重要策略.以古人古事为改编对象进行创作,戏曲为自己戴上了一个护身符;改编自前代或同时之小说,戏曲可以更为广泛地走进社会的各个阶层;大量选择前人戏曲作品进行改编,既为生存,也为艺术上的精益求精.文人主导和艺人主导这两种戏曲改编的路径,体现了高台教化与感性娱乐、雅与俗、知识分子与普通民众等多方面的融合.此外,改编也是戏曲经典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5.
在新媒介技术驱使下,艺术形式不断创新发展,不同艺术之间的同质化与差异化成为比较艺术学研究的基础和重点。作为新兴艺术,电影与文学关系紧密,甚至长期被视为"文学附庸""可视化文学"。在20世纪英语世界文学与电影比较研究过程中,文学与电影之间的等级制度被打破,电影的艺术独特性被认可,成为独立的学术研究对象。这就使得文学与电影比较研究走向理论化,形成独特的学术话语体系,其话语流变、理论建构与研究范式等对于比较艺术学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6.
解伟 《东岳论丛》2011,32(2):55-58
由于内在机缘和外在契机的双重影响,"红色经典"的改编与重拍在近年来出现热潮,但改编后的影视剧却未能重现昔日的"经典"。故事模式、人物形象和爱情戏的掺入,使其与原著在精神内涵上相差太远,并在商业运作的导向下,呈现出媚俗化倾向,越过了观众的接受底线,从而招致非议,这不利于影视剧自身艺术的健康发展。"红色经典"的改编和重拍是必要的,但是在提防媚俗化商业倾向的同时,如何再次成为经典,这是其作为艺术自身价值最重要的体现。  相似文献   
97.
林振宇 《社区》2011,(5):20-20
最早知道她的名字,是早年看过一部电视连续剧——《趟过男人河的女人》,该剧就是根据她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近年,她写了一部自传——《生命的呐喊》,先后荣获了“徐迟报告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她就是著名女作家张雅文。  相似文献   
98.
经典童话的当代承续——以《灰姑娘》的电影改编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众多经典童话中,《灰姑娘》的故事至今流传甚广、经久不衰,民众对平凡善良的女子能拥有灿烂人生的期冀为《灰姑娘》的跨时空叙说提供了接受的前提。对电影制作商而言,炮制符合大众价值理念的叙事逻辑、再造这种有白日梦特质的期盼以赢得经济利润,是他们反复改编叙说《灰姑娘》故事的根本缘由。《灰姑娘》的电影改编在借用经典童话主体情节的同时,对经典童话中的角色身份、转折动因进行了重构,在改编中突出"灰姑娘"的自主决策意识,以励志话语代替仙灵角色作为故事的转折动因,由此将适于当代传播情境中预期受众的价值理念植入电影。  相似文献   
99.
黄建新改编自张贤亮小说的电影《黑炮事件》,在叙事情调、人物性格、镜头语言等方面都显示了与原作的不同,由此奠定了黄建新20年电影创作的基调:用理性的目光关注非理性的人物,以平淡的口吻讲述荒唐的事件,透射出导演勇敢的批判精神和反讽的荒诞风格。  相似文献   
100.
王宇 《国际公关》2022,(3):67-71
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文化体制改革和全球化浪潮冲击,我国动画电影界在传统文艺的现代化改造与跨文化实践等方面展开深入探索.反叛者哪吒既有容易引起青少年共鸣的一面,也有不容于传统孝文化的一面,因而使动画改编者面临着爱恨纠结的"二重难题".尽管《哪吒之魔童降世》与《新神榜:哪吒重生》均以《封神演义》里的哪吒故事为原型进行I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