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4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27篇
管理学   181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60篇
人才学   3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05篇
理论方法论   89篇
综合类   1610篇
社会学   142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熊辉 《兰州学刊》2009,(2):102-104
对五四新文化语境中的翻译诗歌展开讨论是译介学关注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创造社创办的刊物为依托。以分析创造社译诗热潮兴起的原因为切入点,从翻译数量和国别、诗歌形式、译诗的“普罗”文学色彩和译者队伍以及译诗思想等方面论述了创造社译诗的特征,并由此突出了译诗与新诗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92.
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河上肇的著述在民国期间被译成中文,在国内广泛传播。翻译和阅读河上肇著述的国人中,除了李大钊、毛泽东等共产党人以外,也有属于国民党派系的胡汉民、戴季陶等人物,以及其他政党的人物或无党派人士。他们在传播、接纳和理解河上肇的思想的同时,也结合中国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做出了关于改革与建设的思考。因为立场和意见不一,不同党派的人物对河上肇的唯物史观及社会改革理论也有不同的看法。他们围绕河上肇著述产生的论争,反映了各持所见的社会主义观,也是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3.
“剧诗说”析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庚"剧诗说"是在传统曲学影响下,借用西方的概念,并结合中国戏剧的实践而逐渐形成的."剧诗说"在肯定戏曲与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传统的密切关联、揭示戏曲的"诗化"本性、抒情写意的特质及编演上对"诗意"的追求诸方面都有着独到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尤其是它提供给了我们一种诗性领悟戏曲艺术精神实质的方式,意义更是重大.但作为概念."剧诗说"还存有某些西方理论话语移植和改造的痕迹,并且基本上是以文学为参照系,这样一来,它在表征作为综合性舞台艺术的戏曲的本质方面,难免存有遗憾.事实上,包括张庚"剧诗说"在内的现有戏曲本体研究成果都或多或少存有此弊,即试图对"戏曲是什么"作出一言以蔽之式的回答,这实际上已涉及到悟入戏曲艺术精神所需的思维方式及言说方式.因为众多已有的戏剧本质学说,大多流于自然主义的经验归纳,也即说,其理论前提多数来自经验,而很少在一个更基础、更具前提性的本体论层面反思;而少数进入戏剧本体论领域的,又往往对本领域的前提性问题缺乏自觉或漠不关心,使得界定往往是非反思的.在这个意义上讲,成熟的戏曲本体研究必须有效借鉴某些哲学的运思方式.  相似文献   
9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95.
文章从理论阐述、译例选取两方面突出了范·路文兹瓦特(Kitty Van Leuven—Zwart)的比较模式在翻译转换中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结合东西方不同翻译理论流派的观点,从其可操作性和理论根源上剖析了比较模式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96.
《论语》在其产生后的两千多年历史中,对中国、亚洲乃至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层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论语》在其复译过程中产生了逾四十本风格迥异的译本,其中蔡志忠漫画中英文版《论语》为经典阐释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蔡版《论语》把作为一本充满东方气韵的古代哲思语录《论语》从独一无二或少数人特权的局限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兼具民族个性及大众欢迎的文化产品,引发出我们对跨文化传播的思考。  相似文献   
97.
每每几个同事在办公室一起批改作业时,都会听到部分老师发出感叹:“我愿意改一次试卷,不愿改一次作文,错别字多,句子不通顺,改着头就痛。”当前,素质教育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修订大纲》规定:要逐步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居然这样,我们何不让学生自改习作呢?学生能自改习作,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减掉了老师的一大苦差事,何乐而不为呢?但在让学生自改习作时,还必须把握好一个“度”,如果没有把握好这个“度”,势必事与愿违。学生习作的修改也应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修改方法,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修改,逐步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98.
明代杂剧作家贾仲名的作品,在当时以香艳华丽著称,然而被近现代的各种戏曲史、文学史认为关目曲辞均平凡。考虑到贾仲名杂剧的演出场所和御用文人的创作身份,不难理解在那些看来空洞的伦理掩饰下,杂剧是如何将男女的物欲、情欲或酣畅、或委婉地表达出来。仅以他的三种恋情剧为例,从性别的文化意义视角来解读贾仲名的这类剧作。  相似文献   
99.
汉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意境"美,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然而受中西方语言符号系统和民族文化心理等差别的影响,汉诗在语言代码转换后总会有"美"的缺损.而从符号学、意象与意境的美学渊源方面来研究配图对汉诗英译中"意象"与"意境"的传达之辅助作用,能更好地把汉诗之"意象"、"意境"美传达给目的语读者.  相似文献   
100.
越剧<马龙将军>实现了越剧与莎剧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体现出互文性特点.莎剧<麦克白>的狂乱精神世界在得到表现的同时,实现了越剧形式的替换与重构.从而在越剧形式的基础上,将中国戏曲意识、形式运用于<马龙将军>的表演.以音舞诠释"情与理"、人性中的丑恶,以唱腔、程式、身段对原作的叙事给予鲜明的美丑对比建构,以越剧形式成功实现了与莎士比亚的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