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128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390篇
社会学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31.
在对现代性反思基础上产生的生命美学,其旨归指向现代社会个体生命的自我救赎。从生存论视域看,西方精神是由努斯精神和逻各斯精神所构成的一个张力系统,努斯和逻各斯之间的对立、转化、统一构成了整个西方文化的发展,也展现为西方哲学最深层次的精神结构和冲突。在古希腊一直保持着适当张力的逻各斯和努斯,在希腊时代之后不断遭遇各种思想的破坏、改造甚至阉割,同时也经历着各种哲学派别试图重构恢复二者之间的古老和谐关系的努力。从旨向彼岸世界的神性拯救,到回归此岸的人性觉醒,再到随后形成理性至上,直至主体性黄昏后寄望于生命美学的自我救赎,人的时代境遇与个体生存的审思不断折射出努斯和逻各斯两大精神在西方思想史中的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2.
解放神学基于拉美社会现实处境,部分吸纳马克思社会分析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方法以及依附论相关思想,把基督教神学的主题"救赎"规定为"社会历史中的解放",包括政治解放、社会历史中人的解放、灵性解放。认为拉美要真正获得发展,政治上的解放是前提,解放同时是社会历史中新人和新社会的诞生,是个体面向他人、面向上帝的完全敞开与联合。这是对传统基督教神学"救赎论"的革新,为基督教神学在当代的发展提出了新路径;同时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理论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3.
《羊脂球》是法国作家莫泊桑最具代表性的一部短篇小说,作品以普法战争为背景,塑造了一个处在社会最底层、被侮辱受损害的妓女形象——羊脂球。玉墨是华裔美国作家严歌苓的中篇小说《金陵十三钗》中着力塑造的秦淮河畔娼妓领袖。笔者发现两位作家都多次涉猎娼妓题材,不论是男性作家莫泊桑站在"他者"位置塑造的女性形象,还是女性作家严歌苓发出的对同类观照的声音,对"女性的伟力"的探索,均展示了在一个国难当头的危机时刻来自于一群特殊女性的牺牲,由此而完成的对俗世的救赎。  相似文献   
134.
对抗记忆:评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小说《家》中呈现了关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记忆,这段记忆是不同于美国“官方记忆”的“对抗记忆”.在官方的记忆中,人们生活在自己的家园里,生活安定、富足,然而莫里森提供的“对抗记忆”却显示,对于非裔美国人而言,无论是关于“家”的记忆,还是个体成长的记忆,都充满了创伤.他们被排斥在“美国梦”之外,身处无“家”可归的绝望中,他们甚至无法支配自己的身体,不得不接受身体被利用和被践踏的残酷现实.不过莫里森提供的“对抗记忆”并非只是灰暗的,非裔美国人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乐观地生存让人看到这段记忆中的亮色.对于莫里森,在记忆领域展开争夺战至关重要,这关系到非裔美国人在美国历史中是否被遗忘或者记住.  相似文献   
135.
《南都学坛》2017,(3):55-59
高长虹小说《那个人》在第一个叙事圈套里,通过对女性优伶、女艺术家"布满了悲苦"的现实生活的不幸遭遇的叙述,讲述了女性不幸的历史,针砭了男权社会和文化对女性的压迫和压抑,对女性不幸的遭遇表达出深深的同情,对男权社会和文化的虚伪与残忍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在第二个故事叙述里,借小说家谢与同小说虚构的"花之女神",预设了女性冲破男权社会和文化的阴霾而获得救赎的"乌托邦"理想,而"乌托邦"的最后坍塌象征着女性救赎的虚妄。  相似文献   
136.
<正>仇恨并不是非报复不可的,世上有很多种情感都超越了仇恨。2012年11月3日,安徽省全椒县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买夫"案,"买夫"的是"小三儿","转让丈夫"的是原配妻子,而"夫君"则是一个身患癌症的男人。这3个人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7.
138.
139.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体现出深重的原罪思想。这部旷世之作不仅表现了原罪的多种存在方式及产生原因,也向我们传达了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的主旨。在《百年孤独》中,基督教文化的原罪不仅具有全家族性而且还是整个马贡多社会的缩影,无论是人自身还是社会整体,"原罪",都是难逃的宿命。而人与社会怎样超越原罪的纠缠,并选择灵魂的重生是这部小说所要传达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0.
《小说月报》在1921年改版前是民国初年旧体文学发表的一大阵地。将1910-1920年间的《小说月报》作为考察对象,在把握恽铁樵与王蕴章两位主编编辑理念的基础上,对"文苑""最录"栏目刊登的词作进行梳理及定量分析,可以发现在现代传播语境下,晚近词人们围绕《小说月报》实现了一次聚集,他们利用并开拓期刊提供的文化空间,表现出自觉的传播意识,为保存传统词体的鲜活状态做出努力。同时期刊的商业本质促使词作者们在传统救赎与商业消费间寻找平衡,部分词人开始有意识地突破传统书写,词作的商业意味更加浓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