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97篇
  免费   1203篇
  国内免费   273篇
管理学   9714篇
劳动科学   793篇
民族学   600篇
人才学   2779篇
人口学   267篇
丛书文集   9027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2332篇
综合类   26466篇
社会学   5781篇
统计学   3013篇
  2024年   291篇
  2023年   997篇
  2022年   585篇
  2021年   1028篇
  2020年   1030篇
  2019年   1096篇
  2018年   428篇
  2017年   965篇
  2016年   1371篇
  2015年   2106篇
  2014年   4342篇
  2013年   3691篇
  2012年   4234篇
  2011年   4820篇
  2010年   4433篇
  2009年   5433篇
  2008年   5236篇
  2007年   3462篇
  2006年   2683篇
  2005年   2404篇
  2004年   2183篇
  2003年   2149篇
  2002年   1639篇
  2001年   1418篇
  2000年   1095篇
  1999年   587篇
  1998年   296篇
  1997年   191篇
  1996年   172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杨林 《北京纪事》2015,(1):90-92
咱北京丫头,用三个字评价“靓”“刁”“直”。
  先说说“靓”。人靓,细眉大眼,齿白唇红,透着俊俏,套句老北京的土话,这姑娘长得“盘儿靓”。走在西单、王府井、三里屯,您就享眼福去吧!随便搭上一眼,人家姑娘长得就对得起咱首都市容。不是说有多惊艳,什么闭月羞花、沉鱼落雁,那就落俗了。人家鼻子是鼻子眼是眼的,一句话“规整”,用文词儿讲,这叫气质。再搭上和四季相配的时尚衣装,与咱紫禁城的春风桃李、秋雨梧桐、夏露柳荷、冬霜腊梅相得益彰,真是十里京华,百步风情,应景儿!  相似文献   
62.
63.
论行政行为检察监督及其制度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璨 《江淮论坛》2015,(2):105-108
行政行为检察监督指检察机关对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的法律监督。我国尚未确立行政行为检察监督的法律制度。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为确立行政行为检察监督制度奠定了政治基础。行政行为检察监督将在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进程中发挥独特的制度优势:行政行为检察监督有助于健全中国特色的法律监督体系;能有效填补行政法制监督传统机制的不足;有助于摆脱司法审判困局,缓解行政审判机关的压力,畅通行政执法和司法的程序衔接。  相似文献   
64.
大学生道德素质一直是社会关心的问题,而目前高校学生评优机制中却缺失道德评价内容,从而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学生评优机制的基本情况,然后对高校学生评优机制中缺失道德评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高校学生评优机制中道德评价的重构建议,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5.
66.
67.
68.
突破理论思辨的研究范式,将犯罪论体系的研究置于刑事诉讼实务中考察就会发现,由于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各诉讼阶段特点和任务的不同,具体的定罪思路也会存在较大差异。而无论是阶层式犯罪论体系还是四要件犯罪论体系,均只设定了一种较为固定的定罪思路,因此,难以完全与刑事诉讼中各个阶段的具体定罪思路相契合。相较而言,基于四要件犯罪论体系平面整合式的特点,四要件犯罪论体系与刑事诉讼中的定罪思路契合度更高。因此,从诉讼实务角度来看,四要件犯罪论体系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69.
赖世亮 《生存》2020,(8):0001-0001
消除小学生的作文写作中两极分化的现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语文教师持之以恒,逐步消除。但“刻板印象”可以通过刷新近期的印象而改变。当学生心理没障碍,而且老师善于用优势视角、同理心、激励措施去革新教学行为,那么,小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必然就会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70.
国民核算作为一种国际标准统计体系的制度安排和一种宏观经济统计信息,具备了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因而属于一种公共品。本文不是中国国民核算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的全面论述,而是从公共品视角对核算模式选择、知识生产和体系构建补充一些认知。研究提出:(1)中国统计改革起点是口径符合物质平衡表范围的产值指标,从未系统实施过物质平衡表体系;中国国民核算模式转换和体系改革是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国民核算实践发展不够平衡,总体上大致处于1953年版至1993年版之间,部分项目达到了SNA 2008年版的水平。(2)中国学者在国民核算领域的学术增加值主要是论证中国核算模式的确立,对SNA的引进和系统、深入解读,SNA的中国化探索;国民核算的知识生产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和质量提升,需要学者坚守阵地、贡献智慧,以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国民核算需要"脑书"Handbook进一步研究学理和方法论。(3)SNA自身面临的困局和中国高质量发展,对国民核算提出了要求,通过中国SNA体系的构建路线图,给出了中国SNA体系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