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88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人类语言系统非常复杂,所以必然是不够精确的。人脑中形成的概念,多数是模糊概念;人们相互交际使用的词句,多数是模糊词句。语言的模糊性质决定了语言中的许多有特点的现象。数词应该是可以表达概念的界限的,而在汉语中,这些界限常常被打破,产生出模糊义,除了语言结构的差异外,审美心理的差异是数词模糊义产生的重要条件,同时充分说明民族审美观念与语言形式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2.
中西方数字文化观的比较与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西方数字观异同表现及原因和英汉数词的模糊性进行了比较,并论述了数词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3.
本文从看似规则实则有异的基、序数词,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之间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表示增加或减少的倍数时的差异,基数词惯用法以及数词与动词、名词之间的微妙关系这六个方面论述了英语数词的奇妙之处。  相似文献   
44.
数词的修辞功能往往在于“夸张” ,许多关于英语修辞的专著对此都有论述。然而 ,在语言实践中 ,特别在文学作品中 ,英语数词也常用于“夸张”以外的方面 ,具有其独特的修辞效果。这篇文章以大学英语教材的课文为例从不同的方面讨论了英语数词“非夸张”的修辞功能 ,并指出了其特点  相似文献   
45.
数词分类研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数词分类研究进行回顾,采用文献综述法整理了学界对数词的不同分类方式以及不同类别的称呼方式,结果表明研究者对数词系统中不同类别之间的关系持不同的意见,对与数相关概念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其原因主要是目前英语和汉语学界的研究仅局限在一、两种语言的范围之内而未对照考察其他语言的数词研究,对数词与相关概念的理解混淆,分类标准不统一,而且对数词的定义不准确等。因此,有必要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重新对数词进行分类,推动数词分类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46.
数字是语言文字种类之一。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数词(或数字)与其他词语一样,也具有各种比喻的含义和作用。其中,尤为突出的莫过于隐喻了,各个民族对数字赋予了丰富的隐喻含义。本文就英.日.汉三种语言中含有褒义和贬义的典型数字进行考察,并对产生这些差异的文化因素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对三种语言中的数词隐喻的含义得出了一个较全面的对比结果。这种跨文化对比,对促进二语习得或三语习得,提高学习者对异国文化的理解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7.
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固有属性,因而数词也具有模糊性。在汉英互译的过程中,数词的模糊性造成翻译的困难。本文从数词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上进行论述,试图解决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48.
汉英数词的模糊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肖鹏 《社科纵横》2009,(9):176-178
数词在实际的语言运用当中主要表现其精确性的功能,但由于受到民族、文化、风俗等的影响,使得它们在语用中也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通过对比汉、英两种语言的特点及其所支撑的文化影响因素,研究了数词在两种语言中表现出的语义和语用模糊性以及汉英常用的模糊数字的异同,探讨了模糊性在两种语言中的共性与差异性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49.
数词的零度功能,即它的常规用法所具备的基本功能。数词,无论是基数词还是序数词,都有计数、列举、表序、分类、组织篇章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50.
本文通过分析中日两种语言在量词的使用上和错位翻译中的重难点,来探究汉日互译的小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