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9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286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57篇
人才学   69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1011篇
理论方法论   208篇
综合类   2050篇
社会学   383篇
统计学   3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88篇
  2009年   296篇
  2008年   342篇
  2007年   309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0 毫秒
21.
两汉时期,天下一统,社会安定,在这种社会形势下,士人们普遍失去了像先秦士人那样,为帝王之师、延说诸侯、建取功业的机会。于是部分士人逐渐产生出一定程度上疏离政治,安于著述,关注个体生命、自由、情感等心态,这些心态可称之为文人化心态。两汉士人文人化心态在西汉初、中期开始萌芽,到西汉后期的扬雄那里走上成熟.而在东汉前中期的班固、崔骃、张衡等人那里达到高潮,之后便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22.
老年人最怕动怒,又最易动怒,这是人所共知的。然而愈是常识,就愈不容易为人所重视,除非受到提示或刺激,一般人是不会想到违反常识的后果的。  相似文献   
23.
正星 《现代交际》2004,(9):48-49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我们的城市里悄悄兴起了一群走路上下班的“走班族”。走班一族的快乐行走 走班给予了我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小香 公司职员 28 公司离住所不远,习惯晚睡的我固执地认为能多睡一会乃是件人间美事。每天我都是一分  相似文献   
24.
文人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长期的发展 ,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并对中国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文人音乐的审美体验出发 ,对文人音乐的审美特点试做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25.
黄庭坚作为北宋佛教居士的名家,代表了当时文人普遍的习禅心态。本文从佛典阅读的角度,通过归类分析,细致地探讨了他的潜在心理,认为他钻研佛学是为了平衡内心、完善道德、匡补儒学,并藉以提高艺术的修养。  相似文献   
26.
本文论述了司马迁的社会管理思想。文章认为战国秦汉初年功利主义社会心态是以追求“势利”价值观为特征的。道德沦丧,知识贬值及秩序紊乱是重要的社会病.本文认为桑弘羊提出“官办盐铁”,“严威酷刑”之“与民争利”的国家控制对策是以皇权为核心的;董仲舒强调“以教化堤防之”的道德控制对策把“义”与“利”对立起来;司马迁着眼实际,从历史哲学的高度提出了“善者因之”,“利导之”,“整齐之”及“与之争”的多层次宏观系统的控制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7.
《社区》2002,(4):39-39
金钱也许是许多事物的外壳,但不是它们的核心。它给你带来食物,但并不带来食欲。带来药品,但并不带来健康。带来熟人,但并不带来朋友。带来佣人,但并不带来忠诚。带来一时的快乐,但并不带来安宁或幸福。 ——戏剧家易卜生  相似文献   
28.
从当代两篇小说中,透视中国人在全球化认识过程中文化心态上发生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从对逸民遗民的界定入手,研究了身处元末明初的倪瓒心态及思想的变化,从而廓清了倪瓒在元明易祚之际逸民遗民身份及心理变化。指出倪瓒的这一思想嬗变对于后来明清之际的一些遗民画家对倪瓒传承中的一种文化认同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0.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生已走上自主择业的道路,择业自然成为人生的一次重要抉择。对于即将毕业的高职学生来讲,现代社会的择业竞争会使他们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真正体会到人生的苦辣酸甜。因此,高职学生必须做好择业的心理准备,充分认识择业心理的特点,才能克服择业中的不良心态,形成正确的择业心理,从而顺利地选择职业,进而开创一番自己的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