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2篇
劳动科学   5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32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89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晓雯 《百姓生活》2012,(12):41-42
2011年,北京大学与共青团广东省委联合决定,在2600多万新生代农民工中遴选100名入读北京大学,毕业后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文凭。来自安徽的打工妹姚春梅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成为这100名幸运儿中的一员。早年辍学打工的姚春梅,从工厂最底层做起,先是做流水线上的工人,后做到组长、课长、  相似文献   
62.
薛宏莉 《社区》2013,(7):46-47
55岁的叶仁巧从苏北射阳来到江苏省无锡市打工,她住在沁园新村一社区15-1两层楼的车库内,为上千户居民看车棚已有12年了。叶仁巧的丈夫在马山打工,一个星期回家一次。身患糖尿病的她,既要看好车棚,又要上街买菜烧饭,还要治病电疗,一个人怎么也忙不过来。一人有难众邻帮。多年在一起聊天的刘小兰、高银娣、王凤英等几位热心的老阿姨看见后,都伸出了温暖的手。几位老阿姨经常为她买  相似文献   
63.
大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精神修养、人文素质教育的潜移默化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选编大学语文教材时,应该树立牢固的精品观念.在文章的选编、注释等方面都应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64.
《领导广角》2001,(10):35-35
日前,合肥市某技校为充实师资力量,从社会上招考教师,结果来了一位年轻女子要求应聘英语教师。该女子很自豪地称自己曾在美国留学并取得美国授予的学位证明。为了证明自己的才学,该女子拿出一份文凭,招考教师接过一看,只见正文通篇是洋文,但该份文凭的落款竟是中文所写的“美国英语协会”。招考老师不禁生疑,于是要求她用英文说段话,  相似文献   
65.
完善学历证书电子注册规范高校证书文凭管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证书文凭管理不仅是高等院校一项事务性的常规性管理工作,也是新形势下研究和探讨高等教育理论与政策时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电子注册制度是当前一种新型的证书文凭管理制度,应该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同时,也要加快发展一种有效的证书文凭管理督导和调节机制--证书文凭认证.  相似文献   
66.
“新市民”文化素质提升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改革中,提升"新市民"的文化素质,使之尽快适应城市生活并积极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是保证城镇化进程,增强可持续性和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关键。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社区为载体,充分利用新媒体提升新市民的文化素质,可以使其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增强职业技能,从而不断提高其生活水平,真正融入市民生活,完成人的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67.
刘泳  代云初 《西北人口》2004,(3):30-31,35
本文运用经济学有关原理对现在就业市场上的文凭贬值现象作了简要分析,指出文凭贬值现象的背后是就业市场的信号在一定程度上的失灵,对失灵的原因作了分析,并提出一些改善就业市场状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68.
日前,大学毕业生攥着大学文凭”回炉”技校的新闻屡见报端。大学生“回炉”上技校已由个体变为群体,成为一种现象、一股热潮。有了大学文凭,还”降格“到技校念书,这在过去是不可思议的事。它反映了大学生就业市场一个怎样的信号?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还是上大学学不到实用本领?大学生们放下架子,到技校“回炉”,又因何而起?这一切都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9.
文凭筛选、人力资本与大专毕业生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表明,北京市工商管理专业的大专生就业普遍集中在服务行业和私营企业,筛选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此予以解释。服务行业和私营企业对员工素质的偏好,如实践经验、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和某种程度的英语水平,也表明了这一劳动力市场对人力资本质量的重视。为了提高大专文凭的含金量,提高大专毕业生的竞争力,必须面向劳动力市场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同时大学生个人也要进行自主的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70.
陈曙红 《学术交流》2006,1(9):127-132
中国近年来兴起了教育消费的热潮,教育消费热的主体是新中产阶级。新中产阶级一般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没有生产资料,需要以脑力劳动为生,他们既热衷于教育消费,也有能力进行教育消费。教育消费热的主要目标是追求体制化文化资本,其实质是在竞争文化资本的合法性地位。在“文凭社会”的宏观背景下,在新中产阶级个人职业、财物、土地、社会关系等可利用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教育消费可以成为资源转换的中介之一,即通过教育消费而获得体制化的文化资本,并将其运作转换为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以及其他的符号资本。教育消费的外在动因是追求文化资本,而对于追求文化资本的个人来说,文化资本还意味着隐藏在其后的社会收益,“投资于未来”反映了人们对教育的功用性认识。文凭作为一个重要的职业准入证书,是现代社会理性发展的结果,但过分偏重学历的竞争,却会导致社会的浮躁和功利的教育消费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