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256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502篇
社会学   38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71.
杨慕学 《中国学术》2000,(2):313-315
众所周知,清代是中国学术文化繁荣兴盛的一个朝代。在清代前、中期的大部分时间里,统治者大力提倡学术文化事业,上自朝廷大臣,下至督抚学政以至道府州县各级官员,纷纷致力于编书、著书、校书的文事活动,此类活动,大多凭借幕宾完成。而众多才华横溢的贫寒士人,  相似文献   
72.
杨洪承教授的专著《废墟上的精灵》(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着重考察1898~1918年这个前现代阶段20年中国知识分子思想文化的发生史和新型知识分子的成长史,在较为广阔的前现代文化语境中,从政治(维新、新政、民主革命)、经济、实业、媒体及教育、社团群体、文学革命等思想文化的各方面,清理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土壤,探究现代中国新思想和新知识人的现代原型和源头.在此基础上,揭示现代新型知识分子的精神类型、心灵历史和前现代中国文化思想的演变图式.因此,该著可作为文化史、思想史,同时作为心灵史来看待.  相似文献   
73.
武侠想像是对现代性焦虑作出的反应。随着现代性的发生,传统社会的解体,中国知识分子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困境和身份认同危机,一部分人通过文学之侠的想像,来回应现代性和寻找身份认同。在现代性条件下,金庸武侠小说通过对侠的现代阐释和想像,使自身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呈现出并不寻常的意义:金庸武侠小说由对江湖世界的美化转向对江湖黑暗的批判,表现出现代知识分子社会认同的解构;由对民族大义的歌颂转向对民族主义的破除,表现出对现代政治认同的超越;由对武林义气的肯定转向否定,批判江湖文化,表现出对传统文化认同的超越。金庸的现代武侠小说最终完成了对传统社会认同(江湖世界)、国家(民族主义)、文化(武林义气)的超越和解构。金庸小说的侠之想像是现代性条件下中国知识分子以虚构的方式解决身份认同危机,追寻自我认同的一种文化形式,在更深的层次上,它是一种对抗“存在被遗忘”的拯救性力量,一种想像性的自救力量。  相似文献   
74.
贝多芬之魂     
在整个人类文化史上,这是一个庄严,肃穆、永久值得后代纪念的日子。 1827年3月26日傍晚6点左右,暴风雨雪夹杂着几声滚滚闷雷.震撼席卷了音乐之城维也纳。此时,贝多芬正在走向生命谱线上的最后一个休止符。据目击者说,在罕见的雷鸣电闪过后,贝多芬猛然睁开了眼睛,举起了右手,  相似文献   
75.
主体的问题是现代社会大多数急迫问题的核心。自弗洛伊德以来,很多理论家都阐述了主体的分裂和虚构性。戏剧无疑是最适合表现这一主题的艺术形式。相比之下,爱尔兰剧作家赛缪尔.贝克特对这一主题的探索更加执著和持久。贝克特塑造的分裂的人物不仅对传统的戏剧审美观提出了挑战,而且以一种全新的角度来展现现实世界。在《最后的磁带》中,贝克特运用录音机,以39岁的这盘磁带作为一个交汇点,让29岁、39岁和69岁的克拉普通过录音机讲述自己,以克拉普的三段人生并置和相互参照,来探索自我的稳定性、真实性和进步性。  相似文献   
76.
加缪在《鼠疫》的卷首写道:“用另一种囚禁生活来描绘一种囚禁生活,用虚构的故事来陈述真事,两者都可取。”如果小说的存在本身就是要将生活从既定的现实中剥离,将生命从被囚禁的状态中解放,那么对它自身虚构的形式来说,生活、现实就成为了一个问题。在看似自由的小说世界里,作家的界限究竟在哪里?实际的生活与小说中的生活差别有多大?  相似文献   
77.
晋南蒲州(古称蒲坂),是华夏文化的摇篮。由于山西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处于中原王朝的边陲,是以农耕为主的汉民族与以游牧为主的北方少数民族以及内地的戎狄交往、杂居、通婚的主要区域,所以形成了胡汉相融的习俗与复合性文化,对外来文化和婚姻制度有较大的亲和力,易于形成兼容并包、吸收他人之长的开放意识。故此,男女青年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的凄美爱情故事多发生在蒲州,使蒲州成为中华儿女的爱情圣地。  相似文献   
78.
“田父绐项王”,有悖于司马迁的情感指归;不是因为西北有高楼,孔雀才东南飞;形象塑造如同磨玉一般,要玉带一点灰。  相似文献   
79.
晚明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走下坡路的时期,这一时期,商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新兴市民阶层崛起.作为理学异己因素的启蒙思潮,伴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而渐渐走上意识形态领域的前台.启蒙思潮的兴起,不但对理学思想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颠覆,而且在张扬人性自主精神的同时,唤起了人们的觉醒.晚明人的觉醒与魏晋时期的人文思想解放相互辉映,绘就了我国封建社会思想文化史上的两朵奇葩.  相似文献   
80.
在李娟的非虚构创作中,清晰地呈现出两个截然对立的世界——"天真的世界"和"经验的世界";落实到具体的文本中,便是牧场的世界和牧场外的世界。这两个世界始终相互交织,存在着内在的互动,这是贯穿李娟作品的一条主线。李娟冷静而不冷漠,如实地描绘了"天真的世界"毁灭的过程,传达出人类在两种文明冲突下的复杂情感,这是她非虚构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真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