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256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502篇
社会学   38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20世纪最后二十年的中国文化史研究,在学术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从学科史的角度看,从80年代初开始,在梁漱溟、蔡尚思等一批著名学者的倡导和组织下,专门性的研究机构和学术期刊相继创办起来,学术会议不断召开,从而积极推动了文化史研究的开展。到90年代末,学界已形成颇具规模的学术队伍,先后出版了约20种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丛书、200余部以“文化史”冠名的综合性著作,文化史研究呈现出兴盛的局面。就研究取向言,文化史研究与中国的道路选择、现代化建设和社会思潮紧密相关。大体说来,80年代批判和否定中国文化传统的声音高一些,90年代认同和肯定中国文化传统的声音多一些。继往开来,回顾和总结这20年的学术史,意在推动当下的文化史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82.
庄子用合道的神技来取代技艺,即用道的自然无为来改铸技艺,无为是无为了,但也就没有人为之技艺了,此即“神技无技”。神技不具有技艺的规定性,技艺是目的性有为,神技是自然无为;技艺创造的是第二自然,神技则不害第一自然。神技也不是现实的技艺或其比拟,神技是对人为技艺加以“自然无为化”或“道德理想化”后的虚构,有其神秘性。神技的逻辑结果就是对现世技艺的取消与否定,如“无画之画”、“其钓莫钓”、“无乐之乐”等。神技经后世的理论转化后,实现了与技艺的统一,那时才显现出“无法之法”等艺术创造思想。  相似文献   
83.
沈壮海 《船山学刊》2002,(1):121-123
<尚书>是中华民族最早的一部文化典籍,记述着夏、商、周三代社会政治生活的丰富史料,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被学界奉为中华文化元典之一.自古以来,对<尚书>的研究不绝于史.游唤民先生熟览先贤典籍,潜心<尚书>研究多年,其新近力著<尚书思想研究>(下文称"游著"),以辟新径、持新论、立新说的鲜明特征,为当今学界的<尚书>研究奉上了一部上乘之作,读后使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84.
论全球化语境下报告文学的文学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举善 《中州学刊》2007,1(5):223-228
伴随着改革开放系统工程的持续推进,中国的全球化进程也不断加速。与此相应,包括报告文学在内的文学方式也被紧裹在全球化语境之下。对于报告文学这种非虚构性文体来说,全球化的紧迫时势和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为报告文学提供了再发展的良好机遇,同时也给该文体的深度拓展带来了诸多挑战。面对世纪初的开放语境,我们有必要在秉持非虚构原则的前提下努力谋求报告文学文学性的重新认定和整体超越。具体而言,当下报告文学的文学向度主要体现为以下五大指标:一是不尚虚幻的真实品性,二是鲜活灵动的报告形象,三是本真深切的思想感情,四是创新自洽的文体形式,五是崇高瑰丽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85.
电视新闻必须以真实为原则 ,即画面的非虚构性 ,为增强传播效果 ,可采用现时性的叙述方式。在实际操作中 ,主要有四种模式 :特技画面操作 ,压缩性操作 ,准现实性操作 ,完整的视听形象的操作  相似文献   
86.
结识正明先生,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其时他刚到省社科院不久,大约在一次密加凡院长主持的省社联会议上,我初睹正明先生风采,交谈间颇相契合,他的崇论宏议,昭显出过人的才识,给我留下颇为深切的印象.此后便收到他的契丹史专著,拜阅一过,不胜钦佩.以下数年,陆续读到他的楚史论文,从中得见研讨楚文化的博大气象.恰在此间,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中国文化史丛书,主持者复旦大学朱维铮先生约我撰写"楚文化史",我在研习中国文化史过程中一直关注楚文化,却并未进入此一专域,便向朱先生推荐张正明先生,他们很快联系上.正明先生厚积薄发,相当迅速地拿出书稿,这便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得到学界好评的《楚文化史》.以我的行外之见,这本书可以称之新时期楚史及楚文化研究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87.
《关雎》作诗之义及文化史意义疏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雎》诗中“窈窕”径释为体态、姿容的轻盈苗条与当时的文化情境相去甚远 ,断非《关雎》诗中意义。“窈窕”当以《毛传》之说为的训 ,即思深虑远 ,宽闲深沉 ,又有着与人为善的美德。就其作诗之义而言 ,这不是“封建礼教“强加于民间歌者的思想 ,而是人们在社会生活的经验中所获得的共同认识。《关雎》被编入诗集 ,并成为《风》之始 ,在本质上表现了周王朝缘人情而制礼的一贯作法。《关雎》作为一首普通的民歌 ,在编诗者对当时民俗心理与统治者意识的平衡、周纳之下 ,又肩负了更多的文化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88.
海登·怀特的"历史若文学"的思想从叙事层面上消除了历史和文学之间的界限,使人们对历史与文学之关系有了新的认识,<血路>、<花腔>两部作品某种程度上可说是此思想的回应.这提示我们不要再把文学当作是虚构、历史著作当作真实这样一种眼光来看待文学和历史,而要以更开放的胸襟和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历史与文学之间的辨证关系,在新的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来寻求二者有效对话和结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9.
隋唐 《社会科学论坛》2006,(11):156-156
2006年9月,“社会文化视野下的中国疾病医疗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召开,来自美国、日本、韩国以及中国两岸三地的50余位史学界和医学界的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医疗社会文化史研究是国内近年来刚刚兴起的新的研究方向,也是目前国际学术界的前沿研究领域义。  相似文献   
90.
凌晨光 《东岳论丛》2003,24(6):111-113
故事、叙述、虚构是"叙事虚构作品"的三要素。小说作为叙事虚构作品的一种代表性样式,其本质特性恰好可以通过叙事虚构作品的三大要素得以体现。故事由一系列前后有序并且互相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事件构成,当故事被讲述出来时,就变成了情节。故事的讲述方式则是由叙述话语完成的。叙述是一种"后向预言",它造成了小说叙述的"逆向因果关系"特征。虚构则处于真实与虚假之间,它表明了小说叙事的可能性与自由性,展现了小说对可能世界的构建与描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