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257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501篇
社会学   38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外倾社会心态制约着近代以来的中国戏剧变革最终走向了移植西方话剧的道路。人们对话剧的热情有时并不在话剧本身 ,而在于赋予话剧之外的那层心理色彩 ,在于人们对话剧的热情中把自己的社会心理倾向表达出来了。早期中国话剧研究的成果 ,对认识当代中国文艺的诸种现实多有裨益。话剧传入中国的文化史价值 ,主要不在于它传达了近代中国的意识形态 ,而在于它改变了传统中国戏剧的格局。早期话剧在文化史上不可取代的历史地位 ,恰恰在于它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92.
法国思想家乔治·巴塔耶把文学创作看作是实践其哲学理论的一种手段。在提出了"多余"观并对其进行了理论论证之后,巴塔耶还尝试借助文学手段来拓展生命的"多余"体验。我们将在本文中讨论在巴塔耶眼里,文学虚构的意义和功能,以及巴塔耶文学创作的风格与"多余"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3.
“虚构的悖论”是当代美学争论的焦点之一.为了解决审美经验中真实情感与艺术虚构之间的不协调性,一些美学家主张审美经验中的情感反应是假装的,另一些美学家则主张艺术虚构具有想象性的真实.本文试图用身心关系理论来解决“虚构的悖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艺术功能的猜想,即艺术的目的就是维持身心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94.
施水清 《城市》2010,(6):68-70
公元421年,陶渊明写下中国文化史上脍炙人口的著作《桃花源记》,这篇文章描绘了一幅理想的社会图画:人人劳动,自给自足,没有剥削和压迫,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公元1793年,大清国的乾隆皇帝拒绝了英国特使马戛尔尼的通商要求,并作出了一个令今人视为愚蠢至极的答复,表示天朝根本不在意“外夷货物”。乾隆皇帝的闭关锁国并没有成就他想像中的千古盛世,鸦片战争之后,  相似文献   
95.
乔治·爱略特后期小说《米德尔马契》通常被当代评论家们认为是其最杰出的作品,也是英国小说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而十九世纪的评论家们普遍认为拉蒂斯洛却是爱略特这部大作的败笔。评论家们争论的焦点在于拉蒂斯洛  相似文献   
96.
辜鸿铭,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独特的保守知识分子,以其"东西南北人"的人生履历,给后世留下了一个言说不尽的轶事层面的辜鸿铭形象。过多的轶事和轶事的过度消费,给辜鸿铭的生平轶事本身的真伪和轶事背后的精神现象研究带来许多难以确定的因素。在对辜鸿铭传记研究资料爬梳的基础上,对辜鸿铭生平轶事研究中有待证实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能够为准确理解其人其事和进行辜鸿铭与近代文化的关系研究以及辜鸿铭与其他文化人物的比较研究做必要的铺垫。  相似文献   
97.
西口文化:中国文化传统演进中的异化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口”作为一种历史现象,近年来被提升到了“文化”的高度。西口现象何以被称作文化,目前没有学者做出过明确的界定。文章通过对文化的内涵与外延的比较,确定了西口作为文化现象的各种因素,即西口现象符合作为一种文化所应具备的条件,并给予西口文化以确切的定义。文章作者认为西口文化是以山西右玉杀虎口为核心,军事文化为基础的,明清时期与南方主流文化相对应的、西北地区特有的一种俗文化现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界定了西口文化的特征,阐述了这一文化现象是在中国文化传统这一宏观背景下的局部异化现象,是对古代中国文化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98.
论《沉沦》的“病态叙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图通过对《沉沦》中郁达夫有意识无意识的“病态叙事”,来发掘小说的深刻内蕴;指出在郁达夫的作品中,主人公大都是“有病”的人,作者采取了“病态叙事”这种方式来展现和表达自己的内心痛苦,从而揭示五四一代先进知识分子普遍的痛苦和绝望。  相似文献   
99.
人物形象的虚构与叙事问题对于创作和鉴赏都有重要意义.通过比较<红楼梦>和近年颇受瞩目的小说<尘埃落定>在主人公形象塑造上的异同,作者认为两部小说都建构了呆或傻的他者形象,都通过贵而败蕴藏了悲剧内涵,但是<尘埃落定>在叙事处理上过于谮虚化,以致难以达到<红楼梦>的丰富与深厚,从而导致了作品的高下之别.这个比较说明了人物形象的虚构与叙事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0.
当代美国学者海登.怀特认为事件与故事的差异在于故事特有的生成过程和再现模式。其实,两者的差异不仅体现于此,还在于被"发现"的事件与被"发明"的故事分别是创造性反应和能动性反映两种认识活动的结果。事件与故事之差异折射出发生认识论与能动反映论两种哲学观的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