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9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90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西部地区的文化圈及文化板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因历史流变而形成的文化圈和因地理单元的独特性造成的文化板块,使西部文化整体 上具有一致性而层面上又有特殊性。只有正确处理好历史文化的厚土与现实文化的重负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经济一体化与文化多样化之间的关系,依据不同地域的文化形态制定文化发展战略,确立富有西部特色和多民族色彩的经济与文化综合开发模式,才能推动西部社会的 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2.
云南少数民族独特的、共同的人格精神在多民族文化交互作用所形成的特定文化圈内萌生和发展.自然崇拜、地缘情感、群体意识、平均主义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作为云南少数民族人格结构中最精微的内在动力,对云南少数民族的外在行为同时产生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如何摒弃那些阻碍我们发展的羁绊,又保留最本真、最美好的人性,是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3.
新儒学之后,当代儒学思想的商讨进入了一个多元言说的时代,原有的相对统一性为杂多性所替代,然在此之间,依然有一种逐渐强大的声音开始形成,这就是本文描述的"后儒学"思潮。后儒学起因于后现代语境的冲击及后现代思维模式的影响等,有其产生的必然性,并与时代转换后的重大哲学问题等息息相关,因此而对基于现代性模式的新儒学提出了种种质疑与挑战,代表了儒学当代发展的一种新的趋势。本文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出发,对后儒学国际流通的三大板块及其谱系做了一系统梳理,分辨其异同,勘查其新义,确定其内涵,意在勾勒出这一学术潮流的一个可理解性框架,凸显后儒学在当代儒学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4.
孙晶 《北方论丛》2006,(2):16-21
日本及港台学者对中国赋体文学的研究比较深入,他们大都是从赋与诗的关系入手来谈对赋的认识和界定问题,但在具体论述赋与诗的关系上又各持己见。或从“不歌而诵”的角度认识赋;或从赋为诗之“六义”之一的角度来论赋;或从赋为有韵文的角度来论赋。但很少把赋与诗之讽谏作用联系起来,表现出与一些大陆学者不同的研究特点,这种角度有利于对赋体产生的过程进行探讨,为我们的赋学研究打开另一面窗口。  相似文献   
165.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侧重以辽东半岛文化圈的主要城市主题文化发展为重点探讨提高辽宁文化软实力发展问题。在与国内其他城市的比较中,总结、提炼、升华辽宁各城市的形象特征和城市精神,在挖掘、抢救、整理和研究具有辽宁地方特色的城市文化中,诠释辽东半岛城市文化圈的未来发展趋势,为解决辽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城市文化软实力问题提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新的思路和对策,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66.
竹与苗族人民的生活、生产、医药、体育、文学艺术、风俗习惯都有十分紧密的历史联系,乃至成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重要组成部分──竹崇拜。  相似文献   
167.
韩国昌宁火旺山城莲池出土的统一新罗时期人形木简,与中国古代人形木简和日本的人形代有相通之处。此人形木简在头、心、颈、手四处钉有铁钉,恶意伤害明显,不属于解除木简中的移病或驱疫人形木简。同时,人形木简墨绘女性形象,从古代祈雨“开阴”“起阴”的理念出发,把代表“阴气”的女性残酷钉缚,献祭与龙王,是不合常理的。因此也不是祈雨简。火旺山城人形木简前额及背后所书字符为镇符,简文“龙王”二字不是为了向龙王祈求降雨,而是为了请神加殃。火旺山城莲池第4号木简为诅咒人形木简。  相似文献   
168.
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模式与演进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中国古代也有两河文明 ,但与西亚的两河文明有明显不同。西亚两河文明是同一模式的文明 ,所谓“文化一体化”。而中国的两河文明则具有鲜明不同的特征 :黄河文明是连续不断的文明 ,长江文明是断而再续的文明。本文还指出 ,在不同的文化圈内 ,其文明要素也显示出不同的特征。这样就形成了中国古文明多源并起、相互促进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9.
金鑫 《理论界》2005,(5):196-197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前期的先锋文学因其注重“形式”的探索并强调小说是“叙事的艺术”而成为传统艺术的有力挑战者。但必须强调的是,由于先锋文学对形式和叙事技巧的刻意追求使其丧失了文化圈以外大众的广泛认知与接受。曾有评论家认为,由于影视的介入,先锋文学在被通俗化转译的过程中,“先锋作家对待故事的处理方式也就离开了原来的立场。‘先锋小说’,在90年代的变化,改变了‘先锋’的性质。这是‘先锋文学’终结的内在原因。”〔1〕先锋文学是否终结这是个很有争议的话题。但我们在此要探究的是电影工作者在“转译”先锋小…  相似文献   
170.
当前在国际学术领域,跨语言学术共同体和各种单一语言学术共同体同时并存。对此,当近年来大陆学术界各学科学者都在纷纷谈论与国际学术规范“接轨”时,也有人提出了应该注重区分相异的语言和学术共同体中存在着不同传统规范的问题。在后一类观念里.就社会科学领域的特例来谈者远多于自然科学领域。这显然是与后者比起前者来说,接纳“新学”的学术思维和学术传统更为完全、彻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