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9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90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 毫秒
51.
作为文明古国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文明开始得很早 ;至今未曾间断 ;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并影响了周围国家和民族 ,形成自己的文化圈。以这些条件衡量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为 :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朗。因人们对伊朗了解不多 ,本文简述了伊朗文明发展史 ,着重论述了伊朗为什么系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季羡林教授认为 :世界可分为四大文化圈。本文最后说明 :伊朗文明在四大文化圈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2.
虞山派是清初影响较大的诗歌流派。本文考察了诗派概念形成、诗派阵容 ,并从文社、藏书传统、琴画艺术等方面论证虞山诗文化圈的存在 ,使这一诗派形成的实况得到揭示 ,由此亦可了解虞山派的诗学倾向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53.
“汉字文化圈”刍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化圈”作为文化传播形成的文化场,指具有相同文化特质、文化结丛的文化群体所构成的人文地理区域。“汉字文化圈”包括使用汉字或曾经使用汉字并承袭汉字文化传统的民族与国家。这一文化场在地理分布和构成上以中国大陆为主体,以中印半岛东侧、朝鲜半岛为两翼,日本列岛等地为外缘,即“东亚文化圈”所囊括的范围,从泛宗教视角又可称之为“儒教文化圈”、“中华佛教文化圈”。这一区域的文化共相是:汉字、汉文,儒学、华化佛教、中国式律令制度,以及中国式生产技术、生活习俗等,它们共同组成以汉字为信息载体的“汉字文化”。“汉字文化圈”的形成是汉字文化发展并在中国境内外传播的结果。以汉字这一文化要素作为标志的“汉字文化圈”,是一个真实的、富于弹性的、有着强劲生命力的人文地理区域和文化存在。  相似文献   
54.
竹崇拜是南方少数民族的一大土著文化 ,是中国传统竹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分为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两个层面。竹具有生命力旺盛、繁殖快的独特秉性 ,被视为人类生命的缘起和归宿 ,这种竹崇拜心理在南方民族的创世神话 ,以及生育、婚姻、丧葬、祭祀、服饰、姓氏、禁忌等习俗中都得以阐发和认同  相似文献   
55.
最近,美国新泽西州罗文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晴佳应邀在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作了题为筷子与筷子文化圈的学术演讲。他认为,筷子一开始是用来搅拌的,后来变成两支就可以用来吃菜。这在《礼记》中也有说明:羹之有菜者用  相似文献   
56.
土家族聚居的武陵山区,大概从唐、宋开始,就逐渐形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武陵文化圈"。2009年,国家提出了构建"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宏观战略,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将武陵山区或"武陵文化圈"作为一个整体纳入了国家层面的战略思考。我们认为,构建"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应该选择可持续发展、民族发展、特色产业、人力资源、改革开放等发展战...  相似文献   
57.
吴春燕 《源流》2011,(23):20-22
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任务跨越,从文化强省到"幸福广东"的目标变化,经历30年高速发展的广东,正经历着一场"从饭桌到书桌"的进化。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广东又迈出了扎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58.
中国内地的动漫产业不仅对内地未成年人产生影响,同时也作用于港澳台未成年人。港澳台未成年人可分为三个层次,本文将针对港澳台未成年人同质文化圈这一层次进行研究,在与内地相比较的情况下,对港澳台地区未成年人的文化环境和文化心理结构进行分析。并结合港澳台动漫产业发展情况,探讨内地动漫产业对港澳台未成年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
火把节与"火把节文化圈"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把节起源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先民祭祀火神的“火节”,通过民族的迁徙与分化、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历史战争等因素,逐步扩展成我国西南地区诸多民族的一个共同的综合性节日;火把节也由一种单一的文化现象,逐渐演变成为了一定地域的共同文化节日,这正是各民族长期相融、相互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60.
喜马拉雅山区分布着信仰不一、文化各异的大小数十个民族,其共同地域生态催生并整合出山地民族宗教文化的相似性特征(如宗教认知中强烈的山地空间感,与山地环境相关联的神圣观念,热身色彩的仪式活动),从而形成独一无二的环喜马拉雅宗教文化圈。喜马拉雅山区范围内的地域性差异导致宗教文化的多样性分布。主要表现为原始宗教(万物有灵信仰等)、体系化宗教(藏传佛教等)及介于二者之间的过渡型宗教(如萨满教、本教)等三种类型的宗教生态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