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9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90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6 毫秒
71.
自清代前期以来,台湾妈祖信众组团返回福建莆田湄洲妈祖祖庙进香,以及湄洲祖庙妈祖神像赴台巡游的活动,构成了海峡两岸之间独特的妈祖朝圣现象.通过这种朝圣行为,原有的妈祖信仰领域突破了传统的祭祀圈和信仰圈而扩大至文化圈.妈祖文化圈的形成,对于建构两岸在中华文化版图中的主体地位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冀”以早期九州之首之冀州为基础,经过强盛之冀发展到今天的河北之冀.“冀域”则是包括京津在内的京津冀区域.与“冀域”相对应,经过五千年兴衰变迁发展,融行政区划和文化形态为一体,形成了包括今日河北省、北京市和天津市在内的冀文化、京文化、津文化等多样化文化集合体,称之为京津冀文化圈.  相似文献   
73.
唐代汉字、汉籍在丝路传布的情形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由于商贸经济、政治、宗教与生活文化等环境,呈现出不同的接受与发展的历程,明显与其现实环境对汉字、汉籍需求的程度成正比。汉字早在汉代便开始传入高昌、龟兹、于阗、朝鲜、日本、越南等地,而后来汉字在这些地区却有着不同的发展。总之,凡官方语言文字与该地区民族语言文字或其宗教信仰使用的语言文字相一致者,汉字传播易于形成文化而长存;而官方语言文字与民众生活使用的语言文字不兼容者,又与宗教信仰使用的语言文字不契合,则其官方语言文字传播的文化不易形成,且难以长存。一旦官方语言文字更替,宗教信仰改变,造成官方语言文字与民众生活使用的语言文字不兼容,汉字文化必定衰落而逐渐消退。但只要当地还有汉人,就仍旧会保留汉字的使用。  相似文献   
74.
四川横断山区的生态移民,目标是在这一地区将人口进行再分配,以缓解该区域越来越严重的生态危机,改善因为生态危机而变得越来越贫困的当地居民的生活,本质上是一次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生态移民目标的双重性,使它面临生态环境影响、移民贫困化、传统文化多样性流失的风险.本文认为,只有树立创造发展机遇的指导思想、建立弥补移民所有损失的政策保障、建立对全过程全面负责的机构责任制、实现文化圈内优先以化解文化冲突等措施,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75.
本文从汉字历数千年而不褒的客观现实出发,通过汉字的起源及发展走向,汉字在近百年来各种严酷挑战面前的无比强大的生命耐力,汉字和拼音文字相比其自身潜在优势的逐渐被揭示,汉字在新科技革命中的适应力以及汉字在参与创造中国文化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和它在国际上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等几个方面,阐明了汉字存在与发展的合理性与必然性,提出了汉字发展前景无限广阔的观点。  相似文献   
76.
藏彝走廊的尔苏文化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2005年至2007年9月在四川尔苏藏族地区的田野调查资料,对尔苏的语言、人口、姓氏和目前的研究状况作了初步分析;并且以"文化圈"的人类学概念来对尔苏藏族的地域、文化特质和历史渊源进行描述;将尔苏藏族文化放在"藏彝走廊"的多元文化辐射和历史交融的场景中来加以讨论;从"文化圈"、"文化丛"和"文化层"的概貌分析中认识尔苏藏族文化在历史与现代进程中的演变.  相似文献   
77.
王勇 《东方论坛》2013,(5):58-71
“汉文学”为“汉文典籍之学”,尤其指中国典籍传播区域的域外汉文典籍。以阅读域外人士创作的汉文遗产。探寻其中国因素,考察其民族特色,并从中发掘裨益于国学研究及文化交流史研究的资料。对域外汉文典籍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其一、中国文化在域外的传播;其二、中国文化对域外文化的影响;其三、中国文化激发域外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78.
古代地中海文化圈是最早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这一区域内各主要民族和国家在文化上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是古代地中海世界灿烂的文学成就得以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地中海文化圈的文学与文化应划分为"泛美索不达米亚文学与文化"、"北非文学与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学与文化"三个部分,古代地中海文化圈内不同地区文学相互影响,从而为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实例。  相似文献   
79.
16世纪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被誉为“英国的底波拉”(希伯来女先知),一方面是巩固和扩大英国宗教改革成果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使女性国王统治合法化的一种策略.女王先知形象具有多方面的政治寓意,它既是英国人爱国忠君热情的表达,亦是政治精英对新型混合君主政体和共和理想的诉求,又是准共和政治文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80.
主持人语     
"语义学"是研究词语意义的学问,我国传统称"训诂学"。用通俗的话解释词义谓之"训",用今语解释古词语谓之"诂",清儒将这门解释古书中词语意义的学问发挥到极致。我们今天研习的"语义学",承袭训诂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传统,又赋予现代语用性与思辨性,较之偏重古典语义的训诂学,其探讨领域更为深广,包括字音、字形与意义的关系、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义构成的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