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00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37篇
人才学   14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63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232篇
社会学   40篇
统计学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难见秋白     
李秋生 《老人世界》2008,(12):35-35
可能是瞿秋白和我的名字中都有一个“秋”的缘故,我小时候便对这个名字很关注。长大后才知道从文化底蕴上看,秋白的名字要比秋生雅得多,更重要的他不是我等平庸之辈,是历史上一位重量级人物。我心中一直记挂着这个人。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总想到他的故居一游,看一看是什么地域、什么文化养育了这位在中国历史上可圈可点的人物。上个世纪70年代末,  相似文献   
52.
海城向属边疆重地。历代统治者都曾在此设治。文化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清初,海城已发展成“界址纵横百里”的“大邑”。其经济繁荣的同时,社会文化受内地影响也较为深远。在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民众在无力改变生存现状时,通常把希望寄托在对各种宗教诸神、仙的崇拜上。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宣扬“轮回”、“隐忍”说的佛、道二教在统治阶级大力提倡下逐渐成封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世俗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被人们赋予了去灾捍患、庇佑福寿、诛罚恶人、预知未来等神秘功能,使得佛道二教更加深入人心。公元229年,佛教传入东北,  相似文献   
53.
西部开发中的制度创新有着深厚的乡土文化底蕴、伦理文化底蕴、悟性文化底蕴和多民族文化底蕴。其路径选择应是 :( 1)大力推进市场经济 ,确立西部特色的市场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 ;( 2 )尽快转变政府职能 ,创建以政府的民主、科学运作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 3)努力更新文化观念 ,营造西部制度创新的良好人文环境 ;( 4)逐步树立科学精神 ,构建适合西部文化底蕴的“渐进式多元混合体制”  相似文献   
54.
《徽州社会科学》2005,(3):12-12
2月28日,市社科联主席陈平民、副主席汪炜与市“双拥办”负责人程崭等将新出刊的《徽州社会科学》杂志2005年第2期送进军营,让部队官兵感受新黄山的变化和徽文化的底蕴。  相似文献   
55.
近年来,江苏省高邮市车逻镇把人口文化植根于本地浑厚的文化底蕴之中,融科学性、文明性与进步性于一体,与家庭生活、精神文化、群众需求相联姻,深入推进人口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6.
比较赵树理和汪曾祺小说艺术风格,指出二者虽均系中国味的小说,但其风格迥异,并从文化的大视野探讨二者小说风格形成的根源,考察赵树理小说的入俗美和汪曾祺小说的素朴美在结构、语言、人物形象等层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57.
<正>近日,网络上流传的一则服用排毒胶囊致肠道变黑的说法,因爆出多年来排毒、清肠类保健品的市场乱象,引起了广泛关注。该说法直指中药类的大黄、番泻叶、决明子都含有导致"结肠黑变病"的成分,进而对中医排毒药品进行了大范围的否定。最近几年,质疑中医药的事件从未间断。具有几千年历  相似文献   
58.
老年人手中总会留些“压箱底”的钱,而这些钱成了骗子们眼中的“唐僧肉”,各种套钱陷阱,盯住了他们的口袋……很多老年人,他们年轻时是精明的商人、文化底蕴很高的教师甚至英勇善战的“老革命”,但面对明显的“套”,却固执的往里跳。儿女面对这种情形,无可奈何的感叹:“年轻时那么精明的人,怎么好像变笨了,这么容易上当呢!”  相似文献   
59.
徐一健 《社区》2013,(36):10-11
小营街道地处浙江省杭州市中心腹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是伟人毛主帝视察过的唯一街道,是中国共产党杭州小组的诞生地。小营人,秉承了“敢为天下先”的红巷精神,  相似文献   
60.
诗词名句,历来具有精炼深刻,脍炙人口等特点。引用得好,能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有助于表达的精炼和生动,借用名句主要在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文末,也有的通篇引用,使诗句、名句成了文章语言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