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0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183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610篇
人才学   4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810篇
理论方法论   125篇
综合类   1851篇
社会学   255篇
统计学   2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404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419篇
  2011年   363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279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社科纵横》2016,(6):143-145
立足陇南白马藏族,以"非遗"的视野,对陇南白马藏族传统体育文化渊源进行探究,对其传承现状进行了科学分析,拟建构一个合理科学的、符合白马藏族实际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策略,旨在丰富和完善其传承理论,保护其原真活态的发展,为其今后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2.
雅鲁藏布江中,浪头碧波,永远欢快歌唱;雅安云雾山中,清新藏茶,永远滋润藏乡!  相似文献   
43.
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破坏、灭失等威胁,如何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议题和使命。从传播学的视野出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在国际间进行的是理念的交流和传播,而在国家层面是法律与政策的宣传,在微观层面则是传统技艺的有效传递。目前,与具有先进保护经验的国家相比,我国的保护理念和措施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经济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有较大的影响,需要在法治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机制,遏制违背保护原则的做法。  相似文献   
44.
本埠要闻     
《青岛画报》2012,(2):90-91
1月18日,被誉为文化"五朵金花"的青岛广电影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演艺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网络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五大市直国有文化企业集团揭牌成立,这是青岛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也标志着青岛市加快推进文化青岛建设、打造文化强市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五大国有文化传媒集团成立后,将主动适应市场发展规律,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思想观念、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实现根本转变,打造在全国叫得响的文化企业品牌。  相似文献   
45.
河北省涉县旱作梯田系统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其核心保护区域王金庄村位于太行山东麓,地形条件复杂,缺土少水、旱涝频发,但梯田系统因独特的人文智慧延续近八百年而不衰。 文章以水为切入点,阐释水资源短缺情形下百姓的生存逻辑与生计策略。 村庄作为一个系统对自然环境进行着补救性适应、抗风险适应与常态适应,这些文化适应性举措使旱作梯田的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也展示出古老农耕智慧对于农业永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因此,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是对传统文化与社会系统的保护,更是对现代农业后果的生态补救,对农业与农村发展的现实反思,对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探寻。  相似文献   
46.
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社区研究方法确立了村落作为一个多重属性的社区空间所具有的独立性与特殊性。文化遗产及相关概念本身贯穿着"空间"的属性,传统村落作为一种整体性的新型遗产,更无法回避空间问题。文章运用人类学的空间理论进行研究,有助于传统村落遗产保护实践打破窠臼,构建保护新模式。只有视传统村落为动态的生态系统进行整体性空间化保护实践,才能体现村落真正的空间意义,让文化遗产扎根于村落社区。  相似文献   
47.
李昕 《山东社会科学》2012,(3):75-77,8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民族历代先辈奋斗和创造的历史实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中,国家主导型抢救模式是应用广泛、效果突出的一种保护模式。本文将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准公共品性质入手,探讨国家抢救模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主要运作方式及其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48.
原生态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初衷,也是最终目标。现如今,政府的立法干预、学校的教育传承和市场的重点开发都无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保护,最后,民间成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保护的路径。民间并不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直接载体,要想实现原生态保护的目标,必须通过民间组织这个重要载体,才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上日程[1]。  相似文献   
49.
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实践者,在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延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民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并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世代活态传承下来,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文化生存土壤日益改变,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随着传承人年老,面临消亡危机。因此,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对非遗传承人开展抢救性保护工作应成为非遗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0.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不仅可以有效保护与传承文化,还可以与新媒介结合进行互动式推广。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媒介推广文化的模式有:富媒体虚拟场景展示、IGA软性推广、虚拟真实互动等。通过这些方式可实现新媒介与文化遗产推广推介的结合、虚拟场景与真实景观的结合、线上互动与线下互动的结合。通过互动性推广,辐射大众、涵盖小众,并影响多目标人群的参与与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