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24篇
  免费   535篇
  国内免费   100篇
管理学   281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379篇
人才学   272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6205篇
理论方法论   963篇
综合类   12576篇
社会学   1387篇
统计学   70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59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353篇
  2019年   322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279篇
  2016年   339篇
  2015年   627篇
  2014年   1371篇
  2013年   1302篇
  2012年   1491篇
  2011年   2150篇
  2010年   1948篇
  2009年   1475篇
  2008年   1500篇
  2007年   1366篇
  2006年   1167篇
  2005年   996篇
  2004年   926篇
  2003年   877篇
  2002年   781篇
  2001年   623篇
  2000年   499篇
  1999年   245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荐书录     
《中外书摘》2010,(5):51-51
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有着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成就。在她绵延数千年的历史流传中,涌现出了众多文学大师,创作出了一大批经典文学名著,  相似文献   
992.
我记得你     
十月晚霞 《可乐》2010,(5):69-69
单位对面新开了一家酒店,中午,我和几个同事决定去品尝。 为我们服务的是一个小巧玲珑的女孩,20岁左右,皮肤白皙,眉目清秀,穿一件粉色上衣。女孩声音很甜,一边为我们沏茶,一边介绍着菜品。她走到我面前,将我杯中添满水,说了一声:“姐慢用。”  相似文献   
993.
"形神观"是中国传统绘画和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从东晋顾恺之和现代傅雷的"形神现"学习认识切入,从理论、实践以及审美等角度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和文学翻译理论中的‘形神观'进行对比研究,以期获得有益的启示.从而丰富和拓宽文学翻译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4.
商器 《可乐》2010,(5):41-41
清风长出翅膀,看见的人 被它推送,步伐加快 我从屋子里出来,我的手臂 被衣袖包裹。我开始飞, 这棉花的衣袖  相似文献   
995.
海燕 《山西老年》2013,(12):52-52
弹指一挥六十春, 岁月年华到秋冬。 春播夏耕历辛苦,  相似文献   
996.
"左翼文学"与"延安文学"都是有着内在质的规定性的文学史概念,不容混淆。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着一些联系,更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文章从澄清概念出发,分析了两者之间的联系,着重辨析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以澄清近年来一些研究存在的误区。  相似文献   
997.
仰慕     
王念平 《金色年华》2011,(12):29-29
鲁家妤在心里偷偷地喜欢着她的同学郑元霖。 郑元霖似乎占尽所有优秀男生的一切优点。身高180厘米的他,在球场上分明就是姚明的翻版,跳跃、奔跑,轻盈敏捷,每次扣球时,双臂都挂在篮板的球网铁圈上,接着来一个漂亮的转身,身体落地后便伸出食指和中指,举过头顶跑上半圈,引来球场一片喝彩声。  相似文献   
998.
成长的岁月     
《阅读与作文》2011,(9):14-15
和所有孩子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最希望的莫过于快快长大。我总是密切关注着我的榜样(我的父母),无论他们做什么,我都试着去模仿。而我在幼年时学到的技能和养成的态度在之后的岁月里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99.
王淼 《社区》2011,(33):60-61
盛夏,麦子黄了树枝上的果实熟了,红润的花朵败了,结出香甜的桃子、李子,故乡的庭院里,也响起了欢快的蝉声。大人们在田地里劳作,小孩子在树阴下玩耍,困倦上来,躲在蝉鸣声里,酣然睡去。  相似文献   
1000.
文章以姚新勇的新著《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观与共同精神家园建设》为例,分析批评者自身的身份选择。其中结合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的社会现实,提出了"第三条道路",亦即"汉"与"非汉"之间的"文化夹居者"问题。笔者的观点是:对一个由多民族构成的大国而言,族群之间及其多元的文坛内部,需要的是相互宽容;而宽容的前提是尊重和了解。进一步说,尊重的对象包括自我也包括他人;了解则意味着做到公正客观的知己知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