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72篇
理论方法论   63篇
综合类   691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唐传奇中的一些侠女形象往往具有"双性同体"的特征。她们常以男性的"武功"、女性的"柔和"、"半雌半雄"的思维,或安邦定国,或报仇雪恨。研究这类"侠女"的特征及这类作品中所涉及的性别问题,无论对研究中国小说,还是女性问题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2.
在分析世纪转型期文学多元时代文学批评乏力的外因内因基础上,提出文学批评的应对之策在于坚守批评立场,以学理服人。文学批评活动是贬斥恶俗审美、弘扬优秀文学、追求真美的活动。这种活动同时在两个向度上展开:针对创造主体,它要把握其优劣,帮助作家创造更好的作品;针对欣赏主体,它要阐释其价值高低,提升读者的审美品味。不断地批评和反批评,才有更高的和谐和真正的发展。越有论争,越能多元,越能彰显文学的真正价值和批评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23.
中国教会大学的文学期刊是我们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特殊视角和有益补充。以民国天主教辅仁大学校园刊物《辅仁文苑》为研究对象,从文学翻译、文学创作及文学批评等三个方面,可以较为全面深入地探讨该刊物的文学意义及其在华北沦陷区文学界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4.
《四库全书》所收明代翰林别集经过多次筛选,比较《翁方纲编纂四库提要稿》《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四库全书总目》等三个编纂阶段的提要内容,会发现《总目》在编纂进程中,对明代翰林忠节之气的批评逐步加强,并试图将明代翰林的政治、道德、文章统合在中正平和为代表的圆融的文学观念之中,从而确立《总目》的正统批评观.  相似文献   
25.
在苏雪林的文学批评中,比较手法的运用是极为显著且常见的。中国古典文学深厚的积淀,西方文学文化的深刻熏陶,使其比较之法不仅仅涉及到同时期、同流派作家之间的平行比较,更有以古典文学为借鉴的古今比较,及以西方文学为参照的中西比较。这种多层次、多方面的比较,使中国现代文学在苏雪林的评论中处于一个广阔而又立体的环境中,这一方面突显了苏雪林的敏锐观察力,同时也折射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在中西纵横交错中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6.
学界荐书     
《学术界》2012,(3):252-253
黄裕生著:《时间与永恒——论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时间问题》,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2月出版。时间问题既是物理学里的核心问题,也是哲学里的基本问题。该书是国内第一部专门从时间这一艰深问题着手,对上个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海德格尔的思想进行阐释的专著。这部专著最具特色与价值的是  相似文献   
27.
文学批评一直颇受关注,也饱受诟病。面对迅猛发展的文学现状,文学批评确实显得穷于应对。从文学批评的现状、批评主体的衰落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文学批评已渐入绝境,最终将为文化批评取代。  相似文献   
28.
2014年文艺理论学科知识体现了鲜明的“面向时代”的本土性诉求,不仅在“中国问题”“中国语境”“中国学术话语建构”等知识脉络与学术研讨中凸显了鲜明的现实品格,还在“时代性”“历史性”“人民性”的召唤中体现了文艺理论与批评的价值诉求.媒介与文化研究的方兴未艾引发了关于文学理论边界、空间及其位置的新思考,“微时代”的微文化、微美学在扎根现实生活的反思批判中也彰显出文艺理论的先锋性与接地性.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代表的各种高层次重要学术会议的相继召开,则使得文艺学学科出现繁荣迹象,尤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新的历史阶段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29.
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文学批评专业化的关键起点。发展自芝加哥大学"哈钦斯学院"通识教育改革时期的芝加哥批评学派,在其核心人物R.S.克兰的带领下,以建立作为独立人文学科的文学批评为目标,融合实用主义哲学中的工具主义、实验主义等思想,开拓出一种具有多元视野的批评方法论体系。芝加哥批评学派与"新批评"派立身于不同的哲学传统并基于不同的人文教育视野,导致了两派在文学研究道路上的分歧。深受实证主义影响并试图建立本体论批评的"新批评"派走向了文本的封闭,而克兰的批评理论则延续了实用主义的传统,与时俱进,直面时代问题的发展。  相似文献   
30.
21世纪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逐步走向兴盛的同时,也开启了沉淀与反思:首先是理论层面的“断裂”,作为“西学东渐”的舶来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化,还需要我们自己的研究者展开进一步探索与努力;其次是方法层面的“回归”,女性主义批评与意识形态密不可分,刻意忽视或疏远将造成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缺失,这也是以往学术研究所忽略的地方;最后是视域层面的“和谐”,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并不是女性研究者的文学批评,双性视域的交融,对进一步研究、发展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显得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