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72篇
理论方法论   63篇
综合类   691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习传进 《江汉论坛》2006,(9):124-128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非裔文学批评,作为一种被边缘化的少数族裔话语,也属于一种文化身份批评或文化身份话语。文化身份批评探讨文学与身份认同的关系,分析文学对身份建构的启迪意义。这里的身份包括性别身份和民族身份。美国非裔文学批评家的民族身份与性别身份观念,与后现代主义及与之相关的后殖民理论有着内在关联性、一致性和矛盾性。这些理论都对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的种族观和性别观进行了批判和反省,对身份的认同与建构进行了深层透视,力图颠覆欧洲中心主义的种族、性别本质论,走向文化身份的建构论。  相似文献   
92.
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中的美国民族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郁蓓 《文史哲》2006,(3):102-108
在反叛欧洲文学价值的基础上兴起和发展起来的美国传统文学批评,把研究美国文学作为对美国理念的阐释、对美国文化的构建,与作为现实国家和一种思想概念的美国相互依存,成为美国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以反叛具有深刻种族主义内涵的美国传统文学批评为起点和目标的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从表面上看,与前者势不两立。但是,亚裔美国文学批评坚信,亚裔美国人的族裔认同是美国民族认同的一部分,把对亚裔族裔认同的诠释,作为对美国民族认同和美国理念的再诠释和再完善,结果,相当一批亚裔作品,因与美国主题无缘,被拒之于亚裔美国文学大门之外,其批评理念的民族主义实质暴露无遗。从本质上看,无论是以文化民族主义还是以全球主义为主导的亚裔美国文学批评,都是对传统文学批评的一种承继。美国文学批评的大语境,亚裔移民后代在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中的主导地位,学术为国家权力服务的现实,以及当今为学术而学术的风气等等,是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3.
赵厚均 《兰州学刊》2007,(3):129-132
汉魏六朝是文体辨析观念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文体辨析观念的产生有其特殊的渊源,一方面,早期典籍主要是社会生活的记录,出于现实政治的需要,产生了模糊的文体分类意识;另一方面,随着文学的发展和文学自觉意识的确立,进一步加强了文体辨析的诉求,原本模糊的文体辨析意识逐渐明朗,出现了一系列文体辨析著作,基本奠定了文体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94.
张士民 《学术论坛》2007,(5):129-134
I.A.理查兹的批评理论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总结和分析历史上理查兹文艺理论获致的批评对反思文学理论的发展将大有裨益。文章通过考察从剑桥英语学派、芝加哥新亚里士多德主义、新批评的拥护者韦勒克到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伊格尔顿、美学家阿姆斯特朗、解构批评家哈特曼和反后现代主义批评家格拉夫一直以来对理查兹(有时包括燕卜荪和新批评)的诟病,论证了不但理查兹理论上的不足既是实证主义的必然结果也是时代意识形态的反映,而且他的批评者的缺陷也是“认识论的两难”使然。同时分析了实证主义的消逝如何使我们和久远的传统重新取得融合,并发现伊格尔顿所说的我们在理查兹身上忽视的东西;而最受到忽视的恐怕是我们没有更早地认识到:从根本上讲,理查兹首先是一个文化理论家。文章最后指出,认识到这一点将为文学在文化中的定位构筑一个理论和实践的当代航标。  相似文献   
95.
近30年以来,随着时代、环境、氛围的移易,文艺政策对文学批评的影响方式、影响内涵及影响途径也发生了巨大的迁变。二者在相互的交流中不断促进,共同地实现了彼此的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96.
新时期20多年文学批评的发展是很引人深思的,对它进行剖析和反思无疑也 是非常重要的。20世纪80年代文学批评在反思、清理以往被意识形态遮蔽的命题中实现了 观念的变化和批评自觉意识的觉醒;90年代文学批评则呈现出了一种“镜城式”情境,文化 批评也从此方兴未艾,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当下。对以往文学批评的反思和剖析最终是为了 建构主导多元、充满理性而积极创新的当代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97.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背后的知识分子潜在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西方文论出现了两次重大的"转向":一次是深入内部研究的语言转向,一次是开拓外部研究的文化转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中国文论界引进了许多西方文艺思潮、文学理论,从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到法国的结构主义,从英美新批评、女权主义到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生态批评。可以说,中国文论用20多年的时间几乎走过了西方文论近一个世纪的学术历程。但在广泛引进西方文论的同时,人们也发现一些几十年前就提出的老问题,至今不仅没能解决,甚至没有多少进展。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即从不同的方面为此做出些许努力,期望能对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8.
试论周作人的文学批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利 《北方论丛》2001,(5):54-59
周作人的文学地位不仅在于散文的贡献,而且在于文学批评的开展,他的文学批评具有西方近现代人文主义思想的特征,即对“人”的关注,并由此理解与持持新潮的出路的作家作品,开拓一些文学样式的新的美学风格,同时,周作人的文学批评又具有中国古典美学的特点,即以平淡自然为文学批评标准去衡量作家作品,其文学批评的风格也与中国传统的文评风格相似。  相似文献   
99.
20世纪的西方文论出现了两次重大的"转向":一次是深入内部研究的语言转向,一次是开拓外部研究的文化转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中国文论界引进了许多西方文艺思潮、文学理论,从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到法国的结构主义,从英美新批评、女权主义到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生态批评。可以说,中国文论用20多年的时间几乎走过了西方文论近一个世纪的学术历程。但在广泛引进西方文论的同时,人们也发现一些几十年前就提出的老问题,至今不仅没能解决,甚至没有多少进展。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即从不同的方面为此做出些许努力,期望能对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0.
白劲鹏 《求是学刊》2007,34(1):118-121
目前盛行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其实并不是“文学批评”,因此,至少在现阶段,我们应该慎用这一所谓批评方法。“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之所以不是“文学批评”是因为它缺少文学批评理论的基本特征。在批评实践方面,女权主义批评没有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实际上是将文学重新变为哲学或政治的奴仆,本质上是文学理论的倒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