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26篇
  免费   520篇
  国内免费   106篇
管理学   208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359篇
人才学   263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6082篇
理论方法论   939篇
综合类   12395篇
社会学   1343篇
统计学   46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66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275篇
  2020年   348篇
  2019年   322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277篇
  2016年   334篇
  2015年   616篇
  2014年   1353篇
  2013年   1279篇
  2012年   1457篇
  2011年   2105篇
  2010年   1915篇
  2009年   1421篇
  2008年   1439篇
  2007年   1309篇
  2006年   1130篇
  2005年   976篇
  2004年   917篇
  2003年   860篇
  2002年   766篇
  2001年   603篇
  2000年   483篇
  1999年   241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新时期陕西文学特色鲜明:除了内容上作家们对积淀深厚的黄土地农耕文化的深刻把握以外,在表现形式上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对中国古代传奇性手法的创新运用;作家们通过传奇与历史典藉的粘贴,传奇与通俗性的并轨,形成了表达方式的可信性:在故事情节的创构上,作家们以巧取胜,创造出离奇合理的审美效果,通过夸张变形,渲染出超常规的艺术境界,取得了出入预料的艺术效果;与传统的传奇手法的“内容则为大众的情绪与思想”更为丰富,陕西作家注重文学与时代的联结,使传奇与侠义、传奇与救世理想在新时期文学中形成了多层面多角度的意蕴阐释。  相似文献   
102.
文学翻译审美的陌生化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陌生化理论对文学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翻译的审美客体的异域性及杂合性能给审美接受者以新奇的审美享受,赋予文学翻译的陌生化特征。文学翻译审美的陌生化意味着避免将文本归化成译入语读者所熟知或显而易见的内容,而是将源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异的保留即异域化、将陌生化的手段保留或将源语文本的语言文化差异与平行文本的诗学特征杂合即杂合化,使翻译审美主体和审美接受者不断有新的发现,从而延长其关注的时间和感受的难度,增加审美快感,并最终使其在观察世界的原初感受之中化习见为新知和新奇,产生新奇感。它包括翻译选目陌生化和翻译语言文化的陌生化,是翻译审美和翻译伦理的要求,其本质特征是违背特定时期的翻译规范,特别是审美接受者的期待规范,造成陌生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3.
文章认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话语范型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生了重大转型,即由八十年代的以启蒙主义作为价值准则的"现代化"到九十年代对"现代性"进行全面反思的"文学现代性"。这一转型意味着我们对现代文学的认识和价值评判更趋多元化,有助于我们从更为广阔的视野中去揭示现代文学中一度"被压抑的现代性",但同时我们也要警惕"现代性"话语的遮蔽性,讨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一定要考虑到它发生的特殊语境、历史进程的具体性和文学文本所呈现的复杂、多样甚至悖论性的"现代性"内涵。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艺术创作过程的分析,论证文学翻译为一门特殊的艺术再创作。无论是创作冲动、艺术构思,还是艺术表达,文学翻译与艺术创作都具备同一性。但是两者并非完全相同,文学翻译受到原作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论述,提倡创造性翻译,以实现译者的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05.
新时期寻根文学的民族化追求是新时期文学民族化意识高涨的结果和表现。内容、形式上多方面的民族化努力体现了民族化追求的成就,但其意义上的虚空和内容上的故事化、传奇化的走向,使寻根文学民族化追求走向了片面和形式。寻根文学对民族文化的“根”的夸张、放大式的集中写照,在充分展示民族化的同时,也导致了“后殖民主义文化景观”的出现,最终使得80年代中期中国作家的民族化追求走向了瓦解。  相似文献   
106.
留学生文学鼻祖於梨华心灵嬗变的轨迹与留学生文学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她的心灵经历了"依附过美国而终于对美国失望,投奔台湾而终于与台湾离异,疑惧大陆而终于对新中国认同"的嬗变历程。因此作家笔下的留学生文学既抒写了"无根的一代"的苦闷与寂寞,再现了他们迷惑与彷徨的心境,又表达了对祖国大陆的认同、归依的情思和要写出硅谷新一代移民的新发展的理想。  相似文献   
107.
元代浙东海洋文学初窥——以宁波、舟山地区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政治、经济、宗教诸因素的作用,元代浙东海洋文学(以今宁波——舟山地区为中心)一度出现了繁荣景象,并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点,其中以中期作品最多,意蕴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108.
"新都市文学"由《特区文学》从1994年打出旗帜至今,已然走过了十多年的坎坷历程。十年过去了,"新都市文学"在创作与理论上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在当代文坛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并因其独特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手法,在当代文学史视野中受到众多关注。通过对"新都市文学"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作一个历史性回顾与概述,对"新都市文学"在创作上的传承性作一种客观性追叙与探讨,从而对其进一步的发展作一些思考与瞻望。  相似文献   
109.
古代应用文因具有文学性而成为名篇,现代应用文写作中仍不乏文学修辞手法,当代应用文也由于采 用了不同文学表现形式,而具有生命力。本文记述了历代应用文因其采用文学手法而增强了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10.
高校通用的文学理论无力解释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当代文化现实,文艺学急待重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有些中国学者提倡引进文化研究代替文学研究,从表面看是恢复了文艺学与社会的联系,实质上却泛化了文艺学学科的功能,使文艺学陷入消亡的危机.这里着重指出文艺学扩展边界的同时应坚守文学研究的诗意理想与人生审美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