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0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37篇
管理学   191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82篇
人才学   5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139篇
理论方法论   178篇
综合类   2734篇
社会学   155篇
统计学   2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314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310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324篇
  2008年   376篇
  2007年   313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小说《沙家浜》发表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成为近年来遭到批评最多的文学作品。但是本人认为 ,无论是京剧《沙家浜》还是小说《沙家浜》都是基于史实之上的虚构文本。前者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的“神化”色彩 ,但文本的社会价值取向却与中国革命的现实走向相一致 ,这种复杂的形态是建国后 17年文学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 ,把虚构文本与史实对号入座的本身便是错误的。小说《沙家浜》对这种神化和复杂的形态进行了彻底颠覆。这既是对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消解 ,又是向世俗主义的复归 ,在某种程度上暗示着消费主义时代文学的走向。小说《沙家浜》毕竟是文学文本 ,对其创作中的得失 ,应该而且必须要用文学的标准并在文学的范畴内进行讨论和争鸣 ,任何超出文学范畴的争鸣或者批判都是违背文学的自律性的  相似文献   
33.
《古诗十九首》不但把文学从经学中解放出来 ,而且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它善于借景抒情 ,又善于撷取抒情主人公瞬息的感情、生活片断来抒发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特别是在构思上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真可谓钟嵘所说的“一字千金”  相似文献   
34.
云南昭通市作家夏天敏的中篇小说<好大一对羊>的深刻之处,是作者对红土高原农民生命处境的烦扰窘困背后的文化贫困进行思考,可作为当下中国贫困山区人们生存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的批判性文本.作品在揭露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给当地群众带来灾难的同时,揭示出来自农民思想意识深处的文化贫困.从而使读者认识到,对贫困地区的扶贫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扶贫,更为重要的是文化上的扶贫.  相似文献   
35.
教育叙事研究不是简单的“镜像”纪录生活,而是观察与思考生活。好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一份好的教案,而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获得的经验。思考不是填写模板(模板是供培训时模仿学习).而是创意和灵感的碰撞,善于思考的人从身边的平常事中也会发现真理。优秀的教师不仅是教人知识.而是教人思考,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养成思考的习惯。  相似文献   
36.
在学生的作文中常会出现四平八稳的现象.缺乏创意。考场作文要想出奇制胜,新人耳目,就必须突破旧的思维定势,在文章的构思上出新.构思出新的方法有很多,下面例谈几种:  相似文献   
37.
娱乐类文本短信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娱乐类文本短信,试用指示语、预设、言语行为、会话含义、礼貌原则、关联理论等语用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它,旨在探究语用规律和娱乐类文本短信的关系,以期对语言交际和语言教学有所启发和指导。  相似文献   
38.
在张爱玲小说文本里 ,我们找不到可以直立的男人 ,也找不到具有正常主体意识的女人 ,是不是当“他们”去势后 ,“她们”就可以自然而然地突显出来呢 ?其实未必如此  相似文献   
39.
文学语言凭借意象建构意义世界。意象是艺术创造主体生命意识与客体融合同构的结晶 ,是艺术形象诞生的前提。李煜词中的意象蕴涵着生命意味 ,它通过文本的意象来展现艺术创作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40.
本文考察自先秦到唐初的《诗经》阅读情况,认为《诗经》之文本意义有一个从阅读的文本向文本的阅读的转化,《毛诗正义》则为这种转化作了总结。先秦之时,当《诗》成为独立的阅读文本时,只具有词汇的意义;两汉的章句经学注意到《诗经》的语言形式,但是,四家诗同为阐明圣人之意,严守师法之授,故其差异,不过是阅读的“版本”不同而已;魏晋以后的《诗经》阅读,注重诗情文理,人自立说,表现出注重文本的特色;唐之《毛诗正义》受到魏晋诗学的影响,解说《诗序》、毛传、郑笺的孔疏,因注重文理而表现了一定的文本意识,披露了小序与诗辞之间的矛盾。但是这部钦定的著作,又一次使《诗经》的阅读回到“版本”阅读的底线,从而表明,《诗》只要是被作为经学的读本,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文本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