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2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0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66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778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20世纪家庭题材小说反映了社会转型阶段家庭伦理文化的变异状况.父子关系、婆媳关系、夫妻关系的变动表明:中国家庭以父子关系为核心的纵向结构,逐渐变迁为以夫妻感情为基础的横向结构,家中的伦理关系逐渐由"主-客"关系向"主-主"关系转化.现代家庭伦理关系变动趋势,为构建和谐家庭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2.
意识流小说家善于把内心世界的混乱无序、朦胧的潜意识活动直接显示出来,揭示其内在的真实。这种创作不可避免地破坏了叙述的逻辑性,使语言支离破碎,破坏语言规则,导致了语言的变异,成了意识流小说主要的语言特征。意识流小说的语言在语体风格上独树一帜,在文学创作领域中占有着重要地位。本文以美国著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著作《达罗卫夫人》为线索,剖析了意识流小说的语言风格中语法变异。  相似文献   
93.
汪曾祺是新时期小说语言观从工具论向本体论转变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的理论话语、评论话语与创作实践互相支持,在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汪曾祺有关"写小说就是写语言"的观念包含了"语言即内容"、"语言即文化"、"语言即风格"等不同认知维度.剖析汪曾祺的小说语言观,可以管窥语言学转向背景下小说语言观念变异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94.
唃厮啰政权是吐蕃王朝分裂后在青海地区建立的藏族地方性政权,政权下辖各部落的关系主要以"立文法"的形式体现.另外唃厮啰面临着与宋朝之间的民族关系调整问题.同时,宋廷对处理藏族(当时称蕃部)关系注重法律手段的运用,一些较为灵活的法律措施在调整蕃汉民族的关系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本文主要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和<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中的资料,结合<宋史>中的内容,对这一前人尚未展开研究的问题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95.
政治权力是把“双刃剑”掌握得好,它可以造福于民,相反,则贻害无穷.基于此,着力探讨后者 在当代中国条件下产生的原因和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96.
曾玲玲 《西域研究》2004,(2):94-100
本文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 ,收集正史、诗文、笔记小说中四例凉州胡人乐伎的相关史料 ,剖析其中所蕴涵的地域因素及文化信息 ,借以说明该类胡人对唐代胡乐东传之贡献。本文认为 ,唐代凉州胡人乐伎所展现的凉州乐舞文化 ,虽渊源于西域乐舞 ,但个中的创新既反映中西乐舞的融合 ,也证明西域乐舞传入中国以后发生了变异 ,对此凉州胡人乐伎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97.
徐坤是20世纪90年代登上文坛的新生代女作家,她以其特有的细腻笔法和大胆的情致,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具有鲜明"创新"意识的语言形态,也正是"创新"修辞的运用,使其语言在仿拟、引用、比喻等常规修辞上呈现了异彩纷呈的语言变异。  相似文献   
98.
文学作品中语言变异现象的调查与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现当代著名作家的各类代表性作品 ,就语言变异现象作了全面的、细致的抽样调查 ,从而通过数据揭示了文学语言各层面、各分语体的变异句与常规句的计量关系 ,提供了阐明文学语言性质及独创性特征的实证  相似文献   
99.
张明 《齐鲁学刊》2005,1(1):108-111
理解的本体论性质意味着阐释主体的自我理解。文学意义是在自我理解的本体性言说的召唤中展 开,也是由审美主体自我个性的差异和自我认识方式的不同而在意义阐释中呈现某种变异。文学意义在理解主体 的自我确证中生成,由此使创作文本在不断对象化的意义建构过程中获得恒久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0.
张光芒 《江汉论坛》2007,2(10):99-103
上个世纪80年代的"新启蒙"是继"五四"之后的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启蒙高潮,在这一历史的轮回与上升中,"科学"不仅是作为一个旗帜或者思想的动力资源被秉持着,而且"科学"自身的内涵与科学精神的外延也被积极地探索着和丰富着."科学"及与其相关的科学观念始终是五四时期、80年代文学与思想领域的关键词,透过不同时代对它们不同的理解与阐释,可以从中折射出启蒙思想的变异及其深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