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09篇 |
免费 | 69篇 |
国内免费 | 2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80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98篇 |
人才学 | 31篇 |
人口学 | 7篇 |
丛书文集 | 719篇 |
理论方法论 | 124篇 |
综合类 | 1554篇 |
社会学 | 83篇 |
统计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66篇 |
2020年 | 69篇 |
2019年 | 46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52篇 |
2015年 | 131篇 |
2014年 | 235篇 |
2013年 | 143篇 |
2012年 | 214篇 |
2011年 | 176篇 |
2010年 | 169篇 |
2009年 | 164篇 |
2008年 | 161篇 |
2007年 | 142篇 |
2006年 | 139篇 |
2005年 | 110篇 |
2004年 | 89篇 |
2003年 | 87篇 |
2002年 | 75篇 |
2001年 | 92篇 |
2000年 | 43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陶生魁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64-65
《说文拈字》是清代安康学者王玉树撰写的一部研究《说文》的著作,其《订误篇》是为考订汲古阁本《说文》而作。经考察发现《订误篇》实为因袭前人之作,创见甚少。 相似文献
72.
王晖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5-15
双墩遗址陶符中象形类的刻划符号以及“文字画”类陶符,可以证明文字性的图形或符号产生于裴李岗、青莲岗与仰韶文化时期,虽还不是成熟的汉字,但这些与后来汉字形体结构一脉相承,应该就是汉字的源头和孕育期,可称之为“文字性符号”和“文字画”。双墩遗址陶符中的几何类的刻划符号,可称之为“非文字性符号”,与后来汉字没有什么关系。数量甚多的双墩遗址陶符对我们检视新石器时代陶器刻划符号的性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73.
“一字”成诗为文,似大海遗贝,光彩熠熠,别有一番艺术魅力。你看,一字能写诗,一字能作文,一字能回信,一字能撰联,一字能作价……品读这些奇妙有趣的“一字”文,如嚼橄榄,回味悠长。现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4.
祁志祥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6):8-13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不仅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文艺美学领域也影响巨大。朱熹的美学思想以“道”为根本,反对“文”的独立地位,不过他并未彻底否定文辞的形式美,而是在坚持道德美的前提下,对诗的赋比兴创作方法和审美方法做了有益的探讨,体现了比较圆通全面的美学视阈。 相似文献
75.
刘兴均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6):108-114
本文以认定甲骨文 、 等字形为“巴”字作为前提,结合古代巴人生存的地理环境,从语言文字角度考察了“巴”作为方国、部族名的得名理据,认为“巴”作为方国、部族名正是得名于该部族人们的一种行为特征——行山爬坡,行水淌河时伏身爬行的状态,简言之,巴之为言爬也。这一观点还需要有历史文献和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作支撑,限于篇幅,笔者将另文讨论。 相似文献
76.
龚元华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Z1):143-144,147
S.543v前面残缺部分所载《和菩萨戒文》,《敦煌歌辞总编》、《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及《敦煌本<和菩萨戒文>考论》录了此文,释文内容堪称精当。但因写本甚多,参校不全,疏漏之处亦所难免。以下据《敦煌宝藏》及IDP网站所收录《和菩萨戒文》的其它写本,提出6处释文框补意见,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77.
肖映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6):17-20
卢卡奇在总体性问题上基本符合马克思的思想,但在主体-客体关系问题上,却没有摆脱唯心主义的窠臼。这样导致他在对自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中总有失偏颇,像一个钟摆,时而摆向自然,时而摆向社会,割裂了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1)早年提出了“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2)晚年强调“自然存在对社会存在”的基础作用。文通过马克思的自然、人化自然、自觉自由活动来阐明自然-人-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78.
李亚峰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4):95-98
王绩是初唐第一诗人,也是开盛唐诗风的第一人。近年来,学术界对王绩诗歌的研究已渐趋深入和完备,但对其文章的研究却依然寂寥。实际上,王绩的文章和诗歌一样,承六朝、启盛唐而独立于初唐文坛,其在唐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79.
近年来,《说文·女部》文化意蕴的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百花齐放,成果丰硕。许多研究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阐释《说文·女部》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内容涉及古代母系氏族文化、古代婚姻习俗和婚姻制度、古代妇女社会地位和女性价值等方面。研究涉及面较广,研究角度多样,研究队伍年轻。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某些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今后,《说文·女部》研究必须避免重复性,注意系统性和专题性,注重历时研究和共时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80.
张佩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3-36
《周易》中"文"的内涵相当丰富,大体可分为"秀外"之文与"慧中"之文。前者即"文"的浅层意义,后者则通过"坤卦"予以体现,是具有含蓄之美的内在文采。《周易》中的"文"对中国文学影响深远,《论语》则在《周易》的基础上,将"文"对象化,自此"文"作为核心概念开始裂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