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7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37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228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按“言各有畛”的原则分析孔孟之诗学主题,可以看出二者之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断裂:孔子诗学尚“致用”,孟子诗学主“求是”。春秋、战国对诗迥然有别的定位,决定了孔孟之间诗学主题的变迁。孟子以“求是”的认知态度为文学阅读树立的“以意逆志”的接受原则,这是他对中国诗学最重要的理论贡献,也是诗学主题转换的直接产物。“以意逆志”的提出,标志着中国诗学观念上一次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转折。  相似文献   
102.
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实效性,需要构建“通论式”教学范式。“通论式”教学范式主张:在教学内容上,立足“多重”对话,凸出理论的历史感、现实感和逻辑感,撞击学生的理论思维;在教学方式上,做到“有理”、“讲理”、“入情”三位一体,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在教学模式上,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提升学生的理论境界。  相似文献   
103.
在阿尔都塞中期的思想体系中,意识形态作为科学的对立面出现。而在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末的社会动荡之后,阿尔都塞渐渐转向在现实政治领域探讨对意识形态的超越,着重于对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自身结构的学理化解析。在意识形态断裂的前后不同阶段,作者对意识形态遮蔽性的批判和在此基础上对意识形态的超越始终处于辩证矛盾的关系中,具有作者所处时代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04.
着重从文摊理想与革命话语的融合与疏离、文学形式内容与革命思想精神的重合与断裂、民本立场与官本立场的纠葛与矛盾三个层面上来分析赵树理与解放区文学的关系,重新审视赵树理创作与解放区文学的关系,认为赵树理创作与解放区文学在表层上是融合的,在本质上处于分裂的状态,给两者关系作一个真实的还原.  相似文献   
105.
后现代是对现代的否定或是与现代的断裂。在现代主义者眼中,与生活平等对话、消解权威与中心、解构宏大叙事等后现代主义者强调的理论是万万不能接受的,然而,世界的审美价值取向正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呈现出一种空前的多极化倾向,艺术多元化的到来已是一种必然。后现代主义文化精神正是以宽容、多元、边缘性、不确定性为标志,一扫传统的同一性、整体性、中心性、元话语,在多元的艺术榕局中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  相似文献   
106.
正危机(Crisis)这个词语在中文中常用于负面语境,但其在英文中还有一层意思是"变好或变坏的转折点"。所以,面对危机的处理方式,将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生存还是死亡,仅在一念之间。随着媒体的蓬勃发展,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崛起,企业的任何一点问题,甚至是瑕疵都可能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被媒体无限放大。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面对任何一起危机,企业都不能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07.
福斯特视"生态可持续性"思想为马克思生态世界观的重要内容。他从分析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自然关系的"代谢断裂"及其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入手,对此展开了系统的论述。他认为:马克思的"生态可持续性"思想旨在强调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持续的经济发展";"生态可持续性"的实现,必须走"劳动者联合"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他指出"生态可持续性"不会随着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自然而然地实现,它的实现需要计划、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8.
纵观历史,人文知识分子对农村的介入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由于当下人文知识分子自身定义的模糊,自身诉求的不同,以及其文化资本与政府政策的脱节,导致了人文知识分子与农村关系的"断裂"。"和合"是解决人文知识分子介入农村的较好手段。要达到两者的"和合"局面就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轴;促进教育改革,吸引并留住外来人才;保障"文化资本"向经济、社会资本的转化;放宽体制的钳制等。  相似文献   
109.
"连续"与"断裂"被一些学者用于比较中西方在历史转型中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在任何历史性社会转型中,"人的转型"是根本性的,西方的历史为我们刻划出一条鲜明的历史痕迹。在人的历史演化中,暴力成为一个重要的借助手段,并以"污名化"予以身体性惩罚和社会化排斥。我国的历史自有其特质,"连续"与"断裂"并不总是同趋性的,在社会转型中,王朝更替与文化传统表现出相违的现象,出现"连续中的断裂"现象。  相似文献   
110.
纵观以往对"空间转向"概念的研究,学术界要么是以具体人物为标志,要么是以具体论题为界限来进行探寻,其中,以福柯、列斐伏尔、大卫·哈维等人的思想作为研究所集中关注的热点,然而,却忽视了以阿尔都塞的理论为视角展开研究。以阿尔都塞理论体系中的"总问题""理论实践"和"断裂"这三个重要概念为切入点,在思维范式的层面来理解"空间转向",可以将"空间转向"界定为是不断与现有压迫力量进行着持续的断裂、不断审视、反思和改造自身并展望着未来革命可能性的一种文化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