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6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40篇
管理学   648篇
劳动科学   63篇
民族学   73篇
人才学   74篇
人口学   50篇
丛书文集   954篇
理论方法论   182篇
综合类   1641篇
社会学   342篇
统计学   156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240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303篇
  2014年   618篇
  2013年   266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骨干力量。为全面融入对接成资同城发展,推动资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本文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面临的困难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制定、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过程中存在过度重视工商资本农企、不重视在乡小农的新型农业职业化培育、对农民合作社扶持过度及对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的经营方式定位不清等问题。学界对此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但一些研究结论有失偏颇,应予以矫正。通过调研分析认为,政府应恢复工商资本农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地位,积极培育在乡小农为新型农业职业农民,消减和调整对农民合作社的扶持,促进种养大户规模化经营和家庭农场集约化经营,以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立,充分发挥其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正面带动作用,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3.
一项政策的实施效果与主体看待该政策的态度密切相关。研究1基于1 002份有效问卷,引入态度的三维度模型,将农业主体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态度分成认知态度、情感态度与行为态度。结果显示:主体对土地产权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对贷款政策的认知程度不高;对政策具有较高的满意度,认为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难问题,增加农业收入;但利用政策贷款意愿度并不高。研究2基于857份农户和145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有效问卷,选用态度强度以及态度中心性,对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态度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农户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态度强度与中心性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态度强度上,行为强度差异显著,认知强度部分显著,情感强度不显著。中心态度上,农户的中心态度是认知态度,而新型经营主体是情感态度。此外,对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贷款意愿进行关联性分析,发现影响贷款意愿的态度具有差异性。可见,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态度差异是影响贷款受益群体不均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4.
农业保险具有显著的信息不对称特征,由此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一直阻碍着农业保险发展。为此,着眼于农业保险中最为典型的农户道德风险,结合国内外道德风险领域的相关文献对其展开分析。研究发现:1)理论上来讲,道德风险的实质是一种受利益驱使、合乎"理性"的行为,这说明道德风险有其存在的"土壤",只是不同条件下道德风险出现的概率存在明显的差异;2)农业保险的特殊性、国家法律法规不健全、保险机构业务水平上的欠缺等是导致道德风险的重要因素;3)要从强化产品创新、优化保险合同、加强保险监管、加快农业保险立法、提升保险机构经营管理水平等多个层面入手来应对道德风险。展望道德风险领域的研究,应当将重点聚焦在优化与完善道德风险分析中数据与方法,以及顺应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变化趋势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5.
基于农地流转背景,利用Heckman选择模型对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正规信贷约束程度以及资金缺口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经营主体由于在资源禀赋、经营能力以及社会资本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其信贷需求、受到的信贷约束以及资金缺口也都不同。大部分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强烈,但由于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具有更广泛的可抵质押物和社会资本,受到的正规信贷约束小于普通农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三类主体,从而形成的资金缺口也相对较小。据此,从农地流转制度改革、农业经营主体自身、农村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四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约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6.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由原来的高速增长转向追求中高速和质量型的增长,这是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解决中国经济突出的结构性问题,实现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也就是经济结构再平衡,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赖规模扩张转向主要依赖技术进步,是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保障,也是中国多年来致力的发展与改革目标,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的任务。经济结构再平衡有赖于经济长期发展的支持;经济长期发展和增长周期延长,才能为经济转型与升级的结构再平衡提供时间、空间的回旋。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契机,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中国经济的空间结构再平衡,以全面依法治国推进中国经济结构的再平衡和长期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7.
以新型城镇化理论和政策为指引构建了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权法对经济发展、人口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发展四大因素对华东和西北各省新型城镇化的贡献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华东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高于西北地区,但区域内部也存在较明显差异;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推动2005—2014年这一期间华东和西北新型城镇化的最重要因素,人口发展和环境发展因素贡献较小;华东地区和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各有优势,但华东优势更加突出;环境是华东和西北新型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共同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48.
发展生态文化产业是新型工业化城市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选择,具有培育新型工业化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以绿色、创新引领生态经济发展,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统一的作用。东营市位居黄河三角洲中心地带,具有黄河口湿地生态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因此,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业是东营市由资源型城市向新型工业化城市转型的重要选择。东营市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加强城市生态文化理论政策研究、科学制定生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挖掘开发历史文化中的题材资源、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打造生态文化产业链,以发展生态文化产业为突破口,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城市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9.
文章在新型城镇化视阈中探讨了衡阳旅游景点语言文字规范问题。主要内容是:衡阳旅游资源及旅游目的地特点;衡阳旅游景点语言文字规范及推广现状;衡阳旅游景点语言文字规范及推广的建议及对策。核心观点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人的城镇化,语言文字规范与否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人的城镇化的重要外显标志。对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0.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关键是整合现有资源,在智库机构整合上,设计整合准入评价指标,构建整合准入机制;在人才资源整合上,设计遴选标准,构建专家遴选机制;在网络资源整合上,利用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搭建智库联盟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