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8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34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中国文化》为研究阵地,展开了“第二个结合”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在价值维度上,“第二个结合”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争取革命胜利和新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并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作出系统性总结。在目标导向上,“第二个结合”充分发挥了思想文化战线的动员和团结的作用,并为“中国向何处去”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在话语建构上,“第二个结合”明确了革命的盟长资格必须由共产主义承担,并科学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合法性问题。在路径探索上,“民族形式”讨论孕育了继往开来、兼具民族性和国际性的新文化发展之路。《中国文化》关于“第二个结合”的阐释与探索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2.
以"新人"为突破口,通过"新道德"的换血,从而达到"新国家"的目的,乃是五四先驱的一个基本逻辑构成。将"心身薄弱"的"纨绔子弟"改造成"心身两全"的"朴茂青年"也就成了五四先驱最初追求的"立人"目标。所谓"心身两全",就是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但当《新青年》"主撰"意识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后,"德育"便作为不二的启蒙法门被给予了超负荷的重托。至此,五四先驱的"立人"目标已由原先的"心身两全"变成了"以德为主"。要"立国",须先"立人",而"立人"的路径则是"立德"。他们的这种以"新道德"的换血来造就新国民、新国家的理念与中国古代的"修身治国之道"可谓如出一辙,其中无不蕴含着浓厚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43.
熊辉 《兰州学刊》2009,(2):102-104
对五四新文化语境中的翻译诗歌展开讨论是译介学关注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创造社创办的刊物为依托。以分析创造社译诗热潮兴起的原因为切入点,从翻译数量和国别、诗歌形式、译诗的“普罗”文学色彩和译者队伍以及译诗思想等方面论述了创造社译诗的特征,并由此突出了译诗与新诗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4.
中国教育的文化更新和体制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社会对中国的教育问题愈来愈关注,对教育改革的呼声愈来愈高。2009年5月30日下午,创建中国新文化(北京)论坛第十三次研讨会召开,会议由创建中国新文化论坛主席徐蒂安主持,四十余位学者、媒体工作者与会。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杨东平教授做了《中国教育的文化更新和体制改革》的主题报告。本刊特选登杨东平教授该主题报告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5.
《江西社会科学》2016,(11):38-44
新文化保守主义是当前对主流意识形态挑战较为严峻的社会思潮,该思潮出于其政治诉求,把抨击矛头集中指向了与中国现实联系更为紧密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他们看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儒化"的产物,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缺乏人性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不具备合理性。由此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构成了极具针对性的现实挑战。能否有效应对上述挑战,事关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6.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其核心就是价值观转换。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是以“仁”为核心的伦理型价值观,它与市场经济的竞争指向格格不入,正在经受着严重的挑战和冲击。新文化的价值取向则为“创造”,人的最高本质、道德的最高意义,乃是自觉的创造。从前者到后者的转换,是中国新世纪价值观重建、传统文化向现代转换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47.
先进文化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推动社会前进的新文化。共产党能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主要在于 :(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为建设新文化建构科学的世界观前提、方法论前提和价值观前提 ;( 2 )确立批判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外国进步文化的方针 ,集中体现了文化发展的规律 ;( 3 )坚持解放思想、革新观念 ,推动文化发展。只有不断解放思想 ,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 ,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总结新经验 ,提出新理论 ,才能创造和发展新文化  相似文献   
48.
49.
企业应该从战略管理层次建设人才退出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三月的“联想裁员事件”引起了企业界对企业裁员的很大关注。其实,国外企业裁员的浪潮早已经风起云涌,就是在国内,裁员也早就出现了。只是这次“联想裁员“扩大了业内对此关注的窗口,使我们不得不对裁员问题进行冷静而深入地思考,挖掘隐藏在裁员背后的诸多问题:裁员的程序和方法问题、企业转型中的新文化建设问题、企业人才退出机制问题等。笔者认为,企业界首先应该关注的是企业的人才退出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50.
1898年10月至1907年7月,梁启超提出了其创建民族新文化的最初设想。他认为,解决中国的问题,实现民族救亡,根本在于培养具有合群的公德意识、严于律己的私德观念、刚毅有为的冒险进取精神、具备国家思想、勇于争取权利、积极履行义务、追求自由、善于自制、具备独立、自治能力的新型国民。而养成"新民"的途径则在于创建会通中西文化优秀基质的民族新文化,通过这种民族新文化,用新的学术思想、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文学形式、并创建新的史学来"新民",借此创建新国家、新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