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8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34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十多年来,吴宓研究有日渐升温之势.<吴宓日记>的整理出版,为正确评价吴宓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关系提供了可能.吴宓痛恨五四新思潮提倡者的言论,常常是恶语相加,是一种典型的非理性式的批判.他反对新文化运动的"不正确"做法,但并不反对新文化,也不反对引进西学,而是主张新文化建设要探本求源、融会古今中西.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吴宓视作顽固、守旧的反动文人,他的学养足以使他具有了与新派人物对话的可能,可惜的是对话没有成为现实,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相似文献   
72.
超越对立思维,考察新旧调和论更广泛的社会反应,可以发现辩论中存在着对调和的必然性、合理性,对自然调和与人为调和认识的复杂纠结,并非简单地"否定"了之;双方在思想态度上有一个主流闪光点,即希望在处理新旧问题时,采取批判的、理性的态度,而非感性的,排斥一切的态度;而且,许多人对"新"与"旧"涵义的理解并不一致,不是依据同一个概念进行辩论,从而加剧了矛盾的冲突.  相似文献   
73.
本文主要阐述"农民作家"赵树理如何在民间文化、"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及现代政治革命这三重力量的作用和影响之下,一步步成为革命队伍中的一个职业写作者,并简要分析了这其间所潜藏的内在矛盾与危机.  相似文献   
74.
中国当代新文化建设的精神指向与“儒学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文化,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精神作为它的精神指向?作为新文化的“根”,究竟存在于中国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之中,还是存在于过去的历史传统之中?本文认为,我国社会主义新文化的“精神指向”,应该致力于在全体国民中建立起以崇高爱国、劳动创造、公正自由、平等和谐、激越上进为基本指向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人类文化史上从来没有过“超越时空”的文化,怎么能够想象公元前中国农耕时代前期由孔子及其弟子等所创立的一种思想认识,会成为20世纪后期和21世纪,即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和信息时代的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体系的主体和核心呢?新文化的“根”,存在于当代中国人民从事的伟大的现代化的实践之中,这绝不是要苛求它的形成和发达离开中国文化发展的大道而孤独运行。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首先是要正视我们民族过去的全部历史,以及与历史相一致的文化形态。应该以新文化的精神指向作为导标,以它的真实的内容作为基础,检验过去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一切文化,区别两种文化的性质,拒绝一切与新文化的指向相悖的文化内容;抓住文化遗产中一切不仅属于过去,而且也是属于未来的文化成分,并进而把它们“变异”为新文化的有效因素。新文化的潮流,变得更  相似文献   
75.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应该重视文化建设,如果忽视全面的文化建设,对经济建设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构建社会主义新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作指导,如果以全盘西化来指导,只能建立资本主义文化,以新儒学来指导,则是通过改良道路建立资本主义文化。这已被历史证明是走不通的。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本身,更需要一种崭新的视野与方法。  相似文献   
76.
自觉地继承鲁迅与五四新文化传统,从民族解放的实际出发,强调现实主义文艺的战斗性(或体验性)、启蒙性与创新性,是胡风文艺思想的基本特征,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浓烈的原创精神,使他的文艺思想至今仍不乏一定生命力,并在20世纪世界众多的现实主义流派中无愧地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7.
7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既是新农村发展的美好蓝图,也彰显着新农村建设的理念、思路和方法。笔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关键、最根本的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本质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文化哺育和传承民族精神,反映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骄傲行为和心理的功能,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建设社会义新农村,必须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代表一个时代的先进文化,它将会拓展农民新的视野,激励农民昂扬斗志,锤炼农民道德品格,激发农民创造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9.
浑身透着古典美,举手谈笑之间蕴藏着诗意;外表清丽,眉目清秀,似乎蒙着淡淡的哀伤,真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口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像是从画上走下来的明眸善睐的古典美人,却不失现代女孩的朝气。她是并不平凡的女孩,眉目间笼罩着耐人寻味的神秘传奇色彩。文字清秀典致,文如其人。  相似文献   
80.
池莉《小姐 ,你早》的创作精神已由新写实主义转变为女性主义。在新文化语境中 ,作家自觉关注女性在两性关系、社会关系中的位置、生存境遇以及女性自身话语的构建和解读 ,作品女性主义立场鲜明 ,也有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