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7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32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中国当代新文化建设的精神指向与“儒学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文化,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精神作为它的精神指向?作为新文化的“根”,究竟存在于中国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之中,还是存在于过去的历史传统之中?本文认为,我国社会主义新文化的“精神指向”,应该致力于在全体国民中建立起以崇高爱国、劳动创造、公正自由、平等和谐、激越上进为基本指向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人类文化史上从来没有过“超越时空”的文化,怎么能够想象公元前中国农耕时代前期由孔子及其弟子等所创立的一种思想认识,会成为20世纪后期和21世纪,即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和信息时代的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体系的主体和核心呢?新文化的“根”,存在于当代中国人民从事的伟大的现代化的实践之中,这绝不是要苛求它的形成和发达离开中国文化发展的大道而孤独运行。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首先是要正视我们民族过去的全部历史,以及与历史相一致的文化形态。应该以新文化的精神指向作为导标,以它的真实的内容作为基础,检验过去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一切文化,区别两种文化的性质,拒绝一切与新文化的指向相悖的文化内容;抓住文化遗产中一切不仅属于过去,而且也是属于未来的文化成分,并进而把它们“变异”为新文化的有效因素。新文化的潮流,变得更  相似文献   
8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应该重视文化建设,如果忽视全面的文化建设,对经济建设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构建社会主义新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作指导,如果以全盘西化来指导,只能建立资本主义文化,以新儒学来指导,则是通过改良道路建立资本主义文化。这已被历史证明是走不通的。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本身,更需要一种崭新的视野与方法。  相似文献   
83.
自觉地继承鲁迅与五四新文化传统,从民族解放的实际出发,强调现实主义文艺的战斗性(或体验性)、启蒙性与创新性,是胡风文艺思想的基本特征,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浓烈的原创精神,使他的文艺思想至今仍不乏一定生命力,并在20世纪世界众多的现实主义流派中无愧地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4.
8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既是新农村发展的美好蓝图,也彰显着新农村建设的理念、思路和方法。笔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关键、最根本的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本质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文化哺育和传承民族精神,反映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骄傲行为和心理的功能,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建设社会义新农村,必须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代表一个时代的先进文化,它将会拓展农民新的视野,激励农民昂扬斗志,锤炼农民道德品格,激发农民创造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6.
浑身透着古典美,举手谈笑之间蕴藏着诗意;外表清丽,眉目清秀,似乎蒙着淡淡的哀伤,真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口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像是从画上走下来的明眸善睐的古典美人,却不失现代女孩的朝气。她是并不平凡的女孩,眉目间笼罩着耐人寻味的神秘传奇色彩。文字清秀典致,文如其人。  相似文献   
87.
池莉《小姐 ,你早》的创作精神已由新写实主义转变为女性主义。在新文化语境中 ,作家自觉关注女性在两性关系、社会关系中的位置、生存境遇以及女性自身话语的构建和解读 ,作品女性主义立场鲜明 ,也有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8.
走向开放的综合——新文化史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文化史学是最近30年西方史学领域里引人注目的新探索。赞赏者认为它是继传统史学、新史学之后历史学的第三个发展阶段,甚至认为这种新探索和社会人文科学领域其他的新变化一道预示着一次新的文艺复兴的到来;反对者则认为它是“凝视肚脐的思想游戏”,使史学变得虚无不定。本文基于对新文化史学作品的分析,认为其中呈现的独特历史形象,不止是某几个学者的个人兴趣,而是针对史学内部的问题和外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挑战而进行的创新。其实践体现了开放的学术精神和综合地再现历史的研究取向。因此,虽然断言新文化史学开拓了新的史学范型似乎还为时过早,但至少就目前来看,它代表了现代历史学研究值得注意的方向。  相似文献   
89.
在传统时代 ,女性“舞文弄墨”已属不务正业 ,若再陷溺于“不登大雅”的小说创作 ,则更易招致非议。直到近代 ,重差别、重等级的传统文化逐渐向包容性、平等型的新文化过渡 ,小说与女性文学不再受到轻视 ,女性创作小说的禁忌才逐渐解除。但女性文学创作突破“诗词”拘囿主要应归功于舆论引导 ,表明女性在体裁选择中依然有从众和依赖心理。近代女性小说不仅标志着女性小说史的开始 ,也预示了女性小说的自由运思之路将远非一条坦途  相似文献   
90.
中华民族在继承和更新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寻求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崇自然和谐的观念、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观以及重德向善的精神等,对于解决现代社会的道德危机和精神危机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但传统文化中缺少理论分析思维、忽略平等自由和权利、官本位以及因循守旧意积等妨碍社会进步的成份则应扬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