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84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87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279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41.
从高校多校区成因和过程与特点、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职能管理、国际比较研究等四个方面对我国高校多校区研究的丰硕成果进行了综述,对于把握现有的研究状况和研究方向,进一步深化高校多校区理论的研究,推动多校区高校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十一五期间的奋斗目标。大学在校区建设中应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协调配合、环境与人的最佳结合,充分体现了学校管理者科学的治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以及育人理念。  相似文献   
43.
新存货准则在存货的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规定都较旧存货准则更加明确、合理,对提高存货会计信息质量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新存货会计准则也需要在实施中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4.
本文对新旧人教版两种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这部分内容,从课标的比较、教材编排、教材的内容及栏目设计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了作者对新教材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45.
从近五年所有研究高校多校区运行中学生管理问题的中文研究文献中,列出共36项指标,用SPSS18.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信度分析和因子分析,最终梳理出4个维度、31项问题。通过对某高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校园文化氛围底蕴不足、资源协调管理不顺畅、学生心态不积极和管理机制不健全是多校区运行条件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分别针对四方面问题,从多视角加强文化建设、探索多校区高效管理新模式、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实行全员育人责任制四方面提出了完善多校区运行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和提高管理效率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46.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发展方式的转型期,部分高校多校区办学面临校区功能定位的战略调整问题。如何进行科学定位,选择怎样的办学模式,如何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与结构以及中心校区选址、资源配置、后勤保障等都影响着校区功能定位,关系到高校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基于我国多校区办学发展趋势和国内外高校的调研,探讨校区功能定位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对路径选择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47.
面对企业资产价值失真的现象,采用了资产减值的方法,进而提高了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在会计准则中对企业资产减值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在新旧会计准则中存在差异,本文将对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8.
院校合并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其目的是为了最合理有效地配置和利用资源。院校合并后扩展了学科,形成了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出现了多校区、多分馆的格局。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涉及的学科面也更加广泛,各分校区专业设置、学科建设的差异造成典藏工作的复杂性。若仅按校区学科特色入藏又不能满足读者需求的多样性;地域跨度大、校区分散、馆藏点多、复本量有限导致内阅与外借矛盾加剧。如何使图书在多校区、多分馆之间科学合理地分配,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要,提高图书的利用率。是摆在图书馆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49.
试论茅盾文学思想的新旧认知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德发 《东岳论丛》2006,27(6):135-141
新旧二元对立认知结构是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思维模式之一。然而茅盾文学思想的新旧认知结构却具有独特性、辩证性和科学性,他认为新旧文学在性质不在形式,评判文学性质的价值坐标是真善美和谐统一而不是形式上的新或旧。建构新文学既要提出旧文学的特质又要提出洋文学的特质,只有以真善美为价值尺度对中外古今文学进行系统研究方能为新文学缔造提供丰富的美学资源。中国现代新旧派小说的评价与创作也要持真善美相统一的价值观。茅盾在文学上的新旧认知结构对于当下的文学研究、批评和创造仍有启迪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0.
高太后去世后,在宋哲宗的支持下,新党重新上台,恢复熙丰新法,号称"绍述"神宗之政,结束了"元祜更化"."元祜更化"时期,元祜旧党对熙丰新党进行了残酷的排挤打击,到这时,重新上台的绍符新党又对元祐旧党展开了残酷的打击报复.北宋中后期的党争进一步向白热化发展.这种渐趋恶化的党争局面的形成,与当时新旧两党共同的阶级基础--士大夫阶层自身在政治斗争中的惯性逻辑思维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