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方东美认为,中国哲学采取"机体主义"的方法理解"自然",因而中国哲学的自然观富于和谐精神。儒家、道家、墨家、佛家都认为"自然"是一个和谐的体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整体圆融、广大和谐"的关系。他还进一步指出:中国哲学自然观的和谐精神根源于中国哲学的"生命本体论"。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方东美的见解仍然能够给我们以启迪。  相似文献   
52.
方东美对中国当代儒学的发展在形上学领域做出了具有开拓意义的贡献。从哲学基本问题审视其理论可看出,方东美对中国哲学形上学义理形态所作的理解,是将为人处事的人生观普遍化为整体存在界的理论体系。他认为中国哲学的形上学是既有超越维度又有普遍的内在义涵。儒家哲学以易传哲学为儒家形上学的理想形态,《论语》则是儒家哲学的境界哲学;在道家哲学中老子哲学的形上学表征为“体用相征”四个面向。但方东美的理论体系中没有明确言及工夫论哲学,即未能指向现实的实践领域,致使儒释道的同异辩证不易清晰判定。  相似文献   
53.
健全之哲学精神、优美的诗歌艺术是互彻交融的,诗人的功能在于做人生之哲学大梦。方东美赞同怀特海的哲学与诗境相接的观点,并以自己的人生实践着这种理念。  相似文献   
54.
许宁 《东岳论丛》2014,(2):11-15
方东美对张载关学的诠释是独具特色的。他首先指出大气磅礴是张载关学的精神气质,认为张载承接孟子的"浩然之气",发扬了儒学的生命理想和创造精神;其次,他肯定援道入儒、儒道融通是张载关学理论建构的关键和枢纽,确立了北宋儒学形态的路径和方向,对于宋明理学的奠基有历史性贡献;最后,方东美对张载文本的解读注重"对着讲",善于以西方文化为参照反观中国文化的特点,以寻求中西思想价值的归致和贯通。  相似文献   
55.
论述“中国哲学”进入中国高等学堂以来,学界对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治学方法之对比。回顾百年来中国哲学发展的历程和主要成果,同时,立基于本人所熟悉的台湾学界,针对当前台湾各大学之中文系和哲学系在中国哲学之教学和发展中所各具之优势和不足处提出交叉性的评比,对中国哲学研究发展之未来提出四项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56.
徐复观、叶维廉、高友工、方东美等中国学者在研究中不约而同地将西学作了有意无意的误读式援引、转换或整合,并指向发明中国问题,这种不免有所取舍的操作,或许可理解为这些学人为了创设发明中国问题之语境而采取的一种比较和解释的策略.有意思的是,庞德和海德格尔等西方学者也是以本民族文化为本位来取用东方资源的,在资源的选择和取用目的上都受到他们自己理论目标的牵引而未必做到忠实.东西方学者在比较视野中对对方资源的取用和援引策略,形成了某种互文的效果,可以让中国人更深刻地体认到中国传统的某些特出的好处.以体为尊,在比较中互相发明,是比较语境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57.
方东美认为,老子哲学精神是一种建立在独特价值体系上的超脱精神,圣人是老子哲学精神的化身。道既是老子哲学追求的最高价值,又是其本体论上的最高范畴。  相似文献   
58.
陈鼓应,祖籍福建长汀,1935年出生于鼓浪屿。1949年随父母前往台湾,台中二中毕业后考取台湾师范大学史地学系,两年后重新参加联考,考取台湾大学中文系,后转到哲学系,获学士学位后考入台大哲学研究所,师从方东美(1899-1977)、殷海光(1919-1969),1963年获硕士学位。后任台湾  相似文献   
59.
方东美以学统而不是道统为研究思路,指出佛教从初传入中土时被称为"淫辞"到被中国知识分子所接受,主要与中国知识分子以道家哲学来理解佛学分不开。"六家七宗"中的本无宗最为根本,其开创者道安"完全是拿老子的道家精神去解释",他的"无在万化之前"实是《道德经》里面的根本思想。支道林即色宗之要义与庄子"空虚以不毁万物为实"观念是相通的,其生命精神来源于庄子。僧肇的三大玄旨可见庄子之影响。道生的佛性论达到"佛道融会之巅峰",他的"佛性自然"吸取了道家人性自然论,"佛性即理"吸收了庄子所谓的天理,"体法为佛"吸收了道家中对"自然"的体贴之法。华严宗则透过道家哲学领域的智慧阐释佛教。  相似文献   
60.
20世纪初,科学主义的僭妄使在中国尚属新兴学科之哲学的面目愈加模糊,地位日益衰落、价值弥为虚妄.临此哲学危境,方东美批判科学主义“齐物论”的僭妄对物质科学、心理科学、人类文化和精神的危害,拨正时人关于科学与哲学的四大惑见,并客观、平等地辩证二者在主体气质、学科性质、志趣、视阈、方法、致思趋向、宇宙观等九个方面的分别,并从人类文化观视阈考论史上“宗教的”、“科学的”、“人文的”三大哲学径路或形态之优劣,指明“困难最少的人本主义途径”才是人类哲学唯一可以积健为雄的未来走向与正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