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青原志略》为佛教寺志之一,诸家书目皆题曰笑峰大然编、施闰章补辑。其实,此书最终成于方以智之手。主要理由有三:第一,序作者施闰章、黎元宽、于藻、王辰等,皆称此书为方以智所编;第二,统计各卷内容,笑峰原稿不足六万字,方以智增补者则有十万字之多;第三,定稿之发凡起例,亦由方以智完成。之所以不署方以智之名,可能是因为该书刻版刷印之时,正值方氏受“粵案”牵连,被捕并死于押送途中。  相似文献   
32.
33.
由梁启超肇其端,中经侯外庐先生大力抉发,方以智的思想在近60余年的时间内被学界进行了深入而多元的挖掘。而这之中,其"质测"与"通几"之学则是被研究的主要方面。综合分析学界关于此问题的诸多研究,并征诸方以智的具体原典材料,我们可以认识到,方法论层面的立意与考察才是理解方以智"质测"与"通几"之学内核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4.
清代的章学诚与唐朝的刘知几,由于各自所处时代与社会环境不同,章学诚则更热衷于创新史作,提倡史不拘例,勇于变革、更新,所见多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35.
诸伟奇 《学术界》2023,(11):201-209
《三游诗》是方以智于清康熙六年福建之行所作的诗集,含《石鼓游》《九漈游》《武夷游》,因清廷禁毁,此书三百余年散佚不传。2021年发现此书藏于上海图书馆。通过对该书版本的考察和被“深藏”缘由的分析,该书的写作、刊刻时间及传存情况得以确定。从文本所展示的内容,可以知晓方以智“三游”本事并体悟其晚期的诗歌特色。方以智或寓精神于山水,或藏哲理于诗篇,或以游藏迹,寻觅“知音”。结合方以智晚年行踪及当时遗民动止,可于诗中探得可靠的消息。  相似文献   
36.
《东西均》是方以智的哲学代表作,形成了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并具有完整性、集大成倾向和鲜明的经世色彩。《东西均》代表着方以智哲学思想的最高成就,是对中国古代哲学的高度总结,对中国近代思想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37.
方以智结合其家传之易学,提出了"太极不落有无"说。"无极即在有极中——无即在有中——先天即在后天中"和"太极即在无极、有极中——太无即在无、有中——中天即在先、后天中"这两组命题的交互融合构成了"太极不落有无说"的基本内涵。"太极不落有无说"是方以智"统泯随,交轮几"思维模式的运用,或者说是其"统泯随,交轮几"与"不落有无"的圆融。  相似文献   
38.
研究方以智生平与交游的学者,通常把左锐(藏一)看成方以智的弟子。但据《桐城耆旧传》《敬孚类稿》诸书,可证两人实属朋友而非师徒,故弟子说并不成立。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在于,马其昶的《桐城耆旧传》在排比史料时,误把左钺的妻、子系在了弟弟左锐的名下。另外,左锐是一位具有强烈遗民气节的学者,他对方以智的人格和学问极为推崇,他的作品《黄林合录》《中五说》以及与他相关的《仁树楼别录》,都是研究方以智晚年思想的重要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39.
"质测即藏通几"是方以智提出的重要哲学命题。"质测"之学是对"物类"之性情以及"物则"的考测和认识,它主要解决知识的问题;"通几"之学则主要是解决修身与内圣的问题。"质测"只能以认知之心("独心"或"小心")测出物理、化学之理,并不能测出"于穆不已"之"几",因为动态、超越的寂感之"几"不能用量化的、经验的"质测"方法获得,必须依赖道德本心或"公心"。方以智通过"公心寓于独心"之"寓"完美地解决了"质测即藏通几"之"藏"的理论困境。这种方法与当代新儒家解决内圣与知识的关系问题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40.
方以智《药地炮庄》旨在发挥觉浪道盛禅师正“庄子为尧孔真孤”之说。他通过叙述和讨论昔贤对《庄子》的见解,极力阐明庄子与孔子的一致之处。他罗列时彦之说,一一加以评论,对当代《庄子》思想研究展开深入讨论。《总论》中最能展现其独特见地的,是《向子期与郭子玄书》《惠子与庄子书》。其撰写《药地炮庄》的基本思路,就充分展现在对《庄子》内七篇的“总炮”中。《药地炮庄·总论》也是方以智撰写全书的体例,由此可知《药地炮庄》是庄学史上一部以禅解庄、以儒解庄的杰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