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1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161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99篇
人才学   51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926篇
理论方法论   137篇
综合类   2740篇
社会学   215篇
统计学   5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273篇
  2011年   326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425篇
  2007年   302篇
  2006年   274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本文从研究方法的角度节选《山东方言研究·概论编》的三部分内容:一是通过山东史前文 化推断山东方言的产生及现代山东方言分区格局的形成,二是结合山东地方历史评述山东方 言在汉语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三是从研究内容和方法总结建国以来山东方言研究的发展道 路。  相似文献   
12.
当代汉语方言研究给人许多启示 ,择要则有三项 :一、描写与理论探索相结合 ;二、方言口语的研究与文献求证相结合 ;三、加强方言学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3.
大吴文化是一种广义的地域文化 ,即从古到今 ,吴地人民所创造的一切文化的总汇。吴地地域的界定 ,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吴地地域的界定应以历史政区和吴语分布区为依据。从大吴文化视角出发 ,可将吴文化视为一种丰富的知识性的资源 ,人们可纵横结合 ,从人类社会的多个层面予以研究、开发和利用。在长期的发展中 ,吴文化形成了先吴文化、吴国文化、吴地文化三个时期。吴文化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其中主要有依托水 ;融合古今 ,汇通中西 ;后来居上 ,敢为天下先等  相似文献   
14.
欧洲中心论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涵义,它的兴起与欧洲认同的建构密切相关,是欧洲人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为论证欧洲优越而想象的一套体系,伴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其影响波及全世界.从古代到17世纪"欧洲"对自我和他者的界定中,寻求欧洲中心思想的最初迹象,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一思想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5.
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要想说好普通话,必须从普通话的语言知识学习起,尤其是语音知识中的难点,还要学习普通话运用方面的知识,在实际使用中,克服方言音,在书面语言的学习中规范自己的语言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涵养。  相似文献   
16.
福春听喜嫁     
长辈们办事喜欢图吉利,好事成双是个好兆头;年轻人做事喜欢搞气氛,浪漫情调是个好彩头。二月,适逢两大节日,中国春节、西方情人节——上好的天时,这正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好时候,许多人选择开春之时步入婚姻殿堂,然后在生机盎然的春天开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二人生活。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构建需要良好的自然环境,需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有的环境权学说在应对环境危机、改善环境质量方面收效甚微.因此,对环境权的研究应当改弦更张,从产权的视角对环境权进行重新审视和界定,能使环境权成为可交易的权利,在交易中实现价值最大化;能使有限的环境资源在生产领域得到充分利用;能使环境权制度成为遏制排污、鼓励治污的制度,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尝试从语言层次的角度,对承德的地名作一梳理.承德地名从共时层面上分三部分:一是少数民族语言地名,可细分为四种类型.二是方言地名.三是书面语地名.从承德的地名中可看到历史上周边各民族文化在这里的交融与整合情况.  相似文献   
19.
山西临猗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它有相当丰富的重叠式,且形式又不单一。本文着重论述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及量词重叠式的构词特点、语法意义与语法功能,并对重叠后伴随的连读变调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的诗歌创作曾一度将诗语的典雅奇异推向一种极致,随后开始了面向生活语言的俗化的回归,一直发展到当下的“口水诗”,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与此同时,以歌词、短信等为代表的社会生活俗语,却出现了全面诗化的现象。诗语俗化和俗语诗化的文化背景和动因,可以概括为诗的娱乐化和娱乐的诗化。一方面,俗语作为娱乐的一部分需要审美的诗意元素的参与;另一方面,诗歌为了迎合娱乐和市场的需要则选择了全面俗化,诗语的俗化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