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78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
王鹤鸣 《中华魂》2016,(4):63-65
中华儿女、炎黄子孙,都有浓浓的寻根情结:我是从哪里来的?我的根在哪里?要回答这个问题,只有依据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载体,这就是家谱。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乘、房谱、世谱等,名目众多。什么是家谱?家谱就是"记述血缘集团世系的载体"。尽管家谱的名称琳琅满目,内容千差万别,类型多  相似文献   
12.
论徽州宗族的繁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华富 《东方论坛》2010,(2):96-107
宋元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特别繁荣,徽州成为中国宗族制度一个十分典型的地区。徽州宗族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一、祠堂建设;二、族谱修纂;三、族田设置;四、宗族活动。许多世家大族花费巨额财富,大建祠堂,大修族谱,大置族田,大搞宗族活动,充分地表现了徽州宗族的繁荣。  相似文献   
13.
古苏禄国位于今属菲律宾的苏禄群岛,早在唐宋便与中国有了来往.明永乐年间来,华朝贡的苏禄东王在归国途中去世,葬于山东德州,东王次子、三子留下守墓,自此留华未返,与当地回族结合,繁衍至今.为了追本溯源、辩明血系,东王留华后裔于1934年编修了《温安家乘要录》,2006年又完成了《安氏族谱》.两份家谱因成书时代、背景等诸因素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修谱人的主客位立场、兄弟排行问题、观念变迁以及修谱价值等四个方面.通过对两份家谱多方位、多视角的比较,不仅利于东王及其后裔的深入研究,还可以从两份家谱中透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民间流传署名欧阳修撰的《郭氏族谱序》一文,从某些内容和撰写时间上分析似有可能是欧阳修佚文。然而通过细微环节的比较考析,这篇署名欧阳修作的族谱序文在没有发现新的文献证据之前当是后人伪托之作。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施氏家族族谱以及墓志资料的分析,发现施耐庵和施让之间存在世系缺失,施彦端和施让之间传承清晰,施述元的生卒时间和施彦端基本吻合,结合古人名、字关系分析,得出施述元即施彦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1999年,一部十分珍贵的《清漾毛氏族谱》,被浙江省江山市离休干部毛永国发现。经反复研究,得知这是记载毛泽东祖脉的权威性族谱。毛氏族谱初纂于1083年,在明、清、民国时期多次重修。2002年,这部重修编于清代同治乙巳年的《清漾毛氏族谱》,正式被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登录中国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首批入选的仅有48件。  相似文献   
18.
族谱之所以被视"无形的祖宗言",是因为其背后隐含有众多的历史文化信息,不仅可以印证客家民系大迁徙的历史路线,更揭示出这个民系的精神承传。既往关于族谱真伪的争论,每每忽略了其所能揭示出的历史深度、思想内容,以及社会与文化的意义。只有超越这一樊篱,对族谱的研究方能有真正的拓展与突破。  相似文献   
19.
张廷银 《求是学刊》2007,34(5):104-110
民国及民国以前所修的族谱,在人物传记、行状、墓志、家规、诗文序及其他诗文作品中,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中下层读书人阅读、批评、接受古代经典作家及作品的资料.这些资料虽无特别异常的内容,但对于了解普通读书人的文学认识、充实并完善古代文学批评与接受史研究,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这也是进一步了解普通民众文化需求及文化活动过程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追忆了作者多年前访求安多藏区一些土司家族谱的往事,对《安多藏区土司家族谱辑录研究》一书中几种家族谱的来源、收藏作了介绍,间及一些土司家族兴亡盛衰的追踪。希望这几份少数民族土司家族谱的整理刊布,能为治西北之学的同行,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