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篇
  免费   27篇
管理学   48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5篇
丛书文集   178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307篇
社会学   63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按照"宗教批判→哲学批判→实践批判"的理路,阐述了青年马克思思想转变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宗教批判是哲学批判和实践批判的前提,哲学批判又进一步为实践批判扫清了道路.通过实践批判,马克思得出了一些崭新的闪烁着唯物史观光芒的新思想.  相似文献   
632.
社会主义理论从其产生起,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批判各种社会思潮并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之改造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具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本体论性质,是以消灭私有制为前提,以无产阶级的现实力量去历史地追求社会正义的活动,最终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彻底解放的过程。它理性地回应了当今许多国外学者对科学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的各种质疑与批判。  相似文献   
633.
马克思主义自创立以来,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和深化对马克思基本理论的研究,其中既有丰富和发展,也有偏离和偏向。自由问题是马克思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G. A. 科恩详尽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不自由的问题,得出了无产阶级个人是自由的而集体是不自由的这样两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结论,并通过回应来自左翼和右翼的质疑和驳斥,详尽论证了这两个结论。美国伦理学家乔治·布伦克特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立场出发,对科恩的结论以及论证过程给予了有力的批驳。布伦克特对科恩的批驳,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推进和深化马克思基本理论研究特别是更好地分析和借鉴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提供了良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634.
党和人民对那些信仰马克思主义,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和人类的解放而努力奋斗的领袖式人物,尊称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粤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出生于开埠较早的广东,面临民族和国家的危亡,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他们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635.
以一个全新视角对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进行解读,旨在挖掘物化意识、历史总体性辩证法和无产阶级阶级意识三者的内在一致性,最终形成了“历史总体性辩证法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在社会历史层面上具有鲜明一致性”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636.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话语中,无产阶级是对"无产"的工人阶级的指称.当代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和20世纪以来社会主义的发展,使得当初的"无产者"正在成为"有产者".无产阶级这种身份的变化,不是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概念的颠覆,而恰恰是无产阶级完成其历史使命所必然经历的阶段.无产阶级推翻旧制度,占有生产资料,并不是想重演以往阶级斗争的历史,使自己成为新的私有者和新的剥削阶级,而是以此来实现解放全人类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637.
唐正芒 《老年人》2014,(1):42-43
湘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仅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特殊贡献,而且在党的建设,特别是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也为全党树立了光辉榜样,堪称全党的表率。  相似文献   
638.
民主是理应关涉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但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却异化为了统治阶级的工具。齐泽克认为,资本主义为了强化对人民的统治,将民主形塑为一种崇高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化的民主试图对人民这个整体性概念进行切割,削除其潜在的革命性,使之成为接受资本主义统治的纯粹对象。这一目的借由意识形态化民主的三重表征——民主的符号化、对反对性概念的垄断和对“人民”的剥削得以实现,它们分别塑造了民主不容置疑的神圣性,消解了否定性的话语,解构了无产者在民主政治中的主体性。为了超越意识形态化的民主,使人民的解放重新成为可能,齐泽克提出必须以无产阶级政治组织为先锋,探索和发明一种无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虽然齐泽克对新的民主形式的设想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体现为“绝对民主”的乌托邦,但他对政党政治合理性的肯定揭示了实践新的民主形式的重要性,民主这种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不应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定义,有必要以无产阶级为本位探讨未来可能的民主实践。  相似文献   
639.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道德说教”和“道德要求”所持的反常批判态度,引起人们对这些论断真实意图的多种猜测和解读。通过对他们的具体批判对象和面临的具体历史任务的分析可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只是强调“道德说教”和“道德要求”不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源,但不能因此断定他们是非(反)道德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的基本特征主要在历史唯物主义中获得确认。历史唯物主义也支持某些抽象原则(道德原则)对调控各种社会关系的合理性,但是合理的抽象必须与具体现实紧密联系。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必须挖掘以合作、团结和大公无私等为主要内容的无产阶级道德。对无产阶级道德的时代性阐释,可为思考当今世界复杂的国内外矛盾关系提供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640.
冯乃超是中共早期革命文艺实践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但学界历来对冯乃超的研究只专注于其文学上的造诣,却忽略了他对于电影的相关论述.事实上,冯乃超的电影观念与其无产阶级文艺实践有着本质性关联,其倡导的"革命文学"论将文艺视作思想武器,为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在强调电影社会功能的同时,冯乃超提出了通过"朴素性"表演建构真实生活的现实主义电影创作路径.在对电影本体的认识上,冯乃超还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分别对有声电影、电影的特性及电影剧作进行了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