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0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144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296篇
社会学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隐性学习在二语习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对隐性学习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作用的研究并不多见。通过解读《无意识的学习》,了解了隐性学习的特点,并对原作者的实证性研究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评判性见解。  相似文献   
42.
李朝军  闻丽 《晋阳学刊》2007,(5):100-103
"大跃进"运动的发起,既有党的指导方针上的失误,也和运动发起的方式——公众群体性运动所固有的特性有着密切的关联。公众群体性运动的无意识、盲目性以及非理性等特性在"大跃进"运动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把"大跃进"运动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43.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登峰造极之作。小说以精炼简洁的语言塑造了圣地亚哥这一“硬汉子”形象。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作品中多次描写的圣地亚哥的无意识睡梦。本文主要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探讨作品中所隐喻的现代西方男权文化,旨在阐明这种现代西方男权文化虽是海明威本人所追求的,但他又超越了这种文化,表达了其复杂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44.
论创作情结     
弗洛伊德指出的三种情结皆因性的压抑所造成 ,其实不仅是本能的需求 ,人的一切正常需求受到压抑都可能产生情结。只有作家、艺术家才能把情结纳入创作的范畴 ,他们在创作情结的作用下 ,自觉遵循艺术创作规律 ,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同时也升华了自己。  相似文献   
45.
孙峰 《南方论刊》2007,17(8):69-70
信仰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社会文化,支配着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最高理性,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然而,由信仰所衍生的一些异化形态却始终困扰着人类。在强调社会经济因素是信仰异化的根本原因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信仰异化的社会心理成因。文章就试图从集体无意识、市场经济理性原则的泛化使信仰作用趋于弱化、社会发展与信仰不同步的心理冲突入手,剖析信仰异化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46.
曹家欣 《南方论刊》2007,(7):56-56,80
娱乐工业"的本质是在促进对娱乐消费的同时的资本赢利。其间的明星机制则是生活的缩影,是大众文化中结构最为复杂的"世俗神话"。明星被供奉上神坛,庸众成为祭品,几乎成了一场集体无意识几尽疯狂的戏梦。这正是娱乐"工厂主"们,从"预算"到"验收"都张扬的蓄意谋杀。  相似文献   
47.
20世纪30年代活跃于上海的新感觉派作家,在用现代感觉和新形式表现五光十色的上海社会的同时,也葆有了强烈的传统情结,这表现在其女性书写极力赞美传统的诗意女性而贬低都市摩登女性,在都市生活中频频向乡土田园回眸,在意象的使用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沿袭传统,这种传统情结的由来一方面源自作者的童年经历以及中国传统社会人类对女性和田园的"集体无意识",另一方面源自新感觉派作家在都市生活体验中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48.
口述史访谈中的情绪情感并不仅仅是个人的身心体验,也是进入社会历史的重要线索,反映了个人主体与大历史的遭逢。在访谈关系中,访谈者与亲历者之间除了意识层面的互动以外,还发生着无意识的互动过程,而这一过程以"移情—反移情"的现象反映出来,其中情绪便是一个重要指标。透过口述史访谈中的情绪情感,我们可以分析个人无意识、社会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过程,如此,可以揭示历史的无意识过程和发展动力。在此基础上,透过身心—社会—历史的视角和路径理解口述史访谈中的情感,可以进一步理解集体记忆的复杂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49.
借鉴当代法国史学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对翻译实践中出现的“是我非我”现象做了一番梳理和分析,并指出无意识和一致性逻辑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译者“是我非我”的根本原因。基于这个矛盾,本文认为,翻译的本质是模棱两可的;翻译的问题不是方法上的问题;翻译的方法只能是一种不确切的方法;所谓的翻译其实是作者和译者共同完成的翻译书写。  相似文献   
50.
徐燕 《学术交流》2005,(8):159-163
自从父系社会确立了男权统治地位,女性的行为准则逐渐被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规范下来,成为根深蒂固的社会现实法则.在集体无意识的强大规范下,无论是女性的自身行为违背了社会现实法则,还是超越了现实法则,她们或者被强大的社会现实力量压倒,或者被当作一位不可超越的天使神圣化,只能成为一个美好但没有生命的对象.无论是违背还是超越了社会现实法则,女性的命运都无法走出经典的悲剧结局,这既是经典作家们对社会现实的精确演绎,也是个性化作家的集体无意识流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