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4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7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75篇
理论方法论   65篇
综合类   599篇
社会学   41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周人在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历史经验中总结出了天命靡常的王权转移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萌发了以"明德保民"为主旨的民本思想.周代的"明德保民"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1.它第一次触及到了社会运动的根本力量,将民众的地位和作用作了新的和正确的估价,是理论上的一个极大突破和贡献.2.它为社会发展第一次提供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模式,对于政治文明的进步显然是一个里程碑性质的贡献.  相似文献   
82.
《影梅庵忆语》是晚明江南名士冒襄追忆宠妾名妓董小宛的著名作品,作品详细记录了二人在江苏如皋水绘园内的日常生活,尤其是饮食生活,其重蔬食、主清淡、尚本味、崇养生的饮食思想和艺术化的烹饪饮食活动,成为晚明江南文人士大夫日常饮食生活的范本与时尚。  相似文献   
83.
论清中叶学术发展的三个转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嘉庆、道光以降,风行一个多世纪之久的考据学风渐趋走向衰落,中国学术的发展呈现出三个转向:一是今文经学的复兴,二是汉学的义理化倾向,三是宋学势力的回潮。清中叶学术的三个转向,是学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的,同时也是在当时恶化了的政治、经济、风俗形势下对乾嘉考据学术之反拨。三个转向规定了近代学术的发展方向,是清代学术发展史上的转捩点和重要环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
晚明“山人”与晚明士风——以陈眉公为主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明“山人”与传统“山人”已有了本质区别,其“山人习气”在晚明就颇受物议,故此明末清初的大多数文人都不愿直称负有清望的陈眉公为“山人”,但陈眉公的“山人”身份却是毋庸讳言的。不仅如此,他事实上还是晚明“山人”中的领袖人物,是晚明“山人”“竞述”的对象。但陈眉公毕竟又与普通“山人”有诸多不同之处:陈眉公的生活方式虽然亦游亦隐,但以“隐”为主,其“游”也非主动出游;陈眉公主动捐弃诸生而为“山人”,与一般诸生被迫放弃举业而成为“山人”略有不同;陈眉公的安贫乐道的处世态度、淡薄名利的价值观在晚明“山人”中也是颇有独特性的。作为个体的陈眉公与作为群体的晚明“山人”同而不同,“不同”是陈眉公在晚明享高名的根由,而“同”则使他在清乾隆朝以后备遭恶谥。  相似文献   
85.
明中后期心学在徽州的流布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一般认为,阳明心学的兴起几乎没有对徽州产生什么影响。这一观点是有违历史事实的。其实,明中后期,徽州这个程朱理学的故乡,也成为王(阳明)、湛(甘泉)心学肆意流布的地域。徽州士民之所以迅速就接纳了心学思想,究其原因有二:其一是与徽州学术思想演变的逻辑进程有关,其二是因为心学思想适应了当时徽州商业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6.
刘春玲 《阴山学刊》2003,16(4):25-28
晚明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一系列变化引起了士人价值现、人生观和道德观的改变,出现了逃禅归隐、弃儒从商、纵欲享乐之风。这不仅表现了封建秩序已遭到严重冲击,也反映出士人对自己人生道路的重新选择。  相似文献   
87.
书院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求真,求善,求美是书院文化的基本内涵,其精髓是正心明德。正心在求真问学、不以一己之是非为是非;明德在发扬自身光明之德,践履匡济天下之任。唯有找准书院文化的精髓并将其用于当下,才能为除时代之弊解高等教育之困提供真正借鉴。由正心而明德的书院养成教育理念是书院文化之于当代教育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88.
正湖北师范学院和湖南师范大学联合主编的古籍整理项目《历代辞赋总汇》,2014年1月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上世纪八十年代湖北师院黄瑞云教授向中国赋会提议整理我国历代辞赋,赋会会长湖南师大马积高教授经过几年的考虑,接受了这一提议。1991年1月组成编委会,马积高会长任主编,湖南师大叶幼明教授和湖北师院黄瑞云教授任副主编。黄瑞云兼任  相似文献   
89.
以唐宋古文为代表的传统古文所具有的抑扬开阖、庄严整饬的结构形式具有抑制个性表现的浓重的古典色彩,是正统道义的合适载体;与之相比,晚明小品结构秩序的开放、灵活和结构组合的多维、场型具有鲜明的近代特征,能够更加自由活跃并更为丰富地表现个体性灵,从而使被以唐宋古文为代表的传统古文某种程度地忽略了的个体情感表现,重新置于创作的中心地位,并为“五四”白话散文的结构形成创立了一定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90.
雷建平 《兰州学刊》2002,(2):80-80,F003
袁宏道的创作具有抒写性灵、包罗万象、不拘一格的鲜明特点 ,是晚明时期很重要的一个作家 ,但却在文学史上引起颇多争议。对此本文作者究其原因并对作者的真实思想和创作目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