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9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32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13篇
人才学   18篇
丛书文集   757篇
理论方法论   147篇
综合类   1230篇
社会学   3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01.
明代徽州人,曾任兵部左侍郎的汪道昆,急流勇退,闲居林下,著《太函集》传世。安徽黄山书社于2004年版行。《太函集》对于徽学研究和明代经济史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价值。而且对明代中后期官场腐败状况,针砣时弊,秉笔直书,抒发己见,诚心直道,毫不客气。道昆心语,深究细辨,蕴意无穷,今朝乃能印证。苟洞。狗眼看“明”事。洞悉今世情。天都草民摘天都外臣之良言,共赏品味。  相似文献   
102.
明代藏传佛教文化在青海的大力发展,和明朝中央政府对青藏高原地区采取的特殊宗教政策密切相关。对藏传佛教僧人大加封授、设立僧纲司制度、对藏传佛教寺院的大力支持等宗教政策,直接导致了明代青海藏传佛教寺院分布的地域范围有了明显的扩大,这是藏传佛教文化在青海境内扩散传播的必然结果,更是明代中央政府对藏传佛教大力支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3.
杨向艳 《江汉论坛》2014,(6):103-107
明代潮州在社会发展、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同时,盗匪的盛行和自然灾害的肆虐也日益加剧,严重干扰了当地正常的社会秩序,影响了百姓正常的生产生活。由于受到"小冰期"的影响,潮州社会中后期有两次气候变冷的时期,气候变冷使得自然灾害发生的频次显著增加,其中尤以水灾、旱灾和风灾为多,并且危害也日益严重。面对各种自然灾害肆虐,当地社会阶层积极应对。在救灾过程中,潮州的各级官员与地方士绅大多采取积极合作的方式,共同维护了地方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4.
明中叶以后,学者开始重新肯定汉学和古注疏的重要,在易学研究方面亦出现恢复汉学的倾向。由《易图》的真伪之辨,明人对宋儒的推崇态度已大加转变;提倡实学的学者通过考订《周易》中的象数来反对空谈玄理,涌现出许多以象数观点解易的著述,力图恢复汉人的言象;有关《周易》古注的辑佚工作,成果也相当可观,亦有专研音韵与考据易义的经著出现。可以说,这是清代汉易研究的滥觞。  相似文献   
105.
明代留都的铜钱铸造在国家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却长期受到私铸的困扰。万历三十年以后留都地区私铸盛行,达到明代私铸的高峰,万历三十九年留都铸钱事件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复原,可以清楚看出无论是明代国家还是地方政府,在应对私铸突发事件、消除私铸方面,别无良策,缺乏积极的行之有效的措施,行动迟缓。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明代在制度运作、政令实施过程中执政者的主观意愿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严重的矛盾冲突,国家权力与社会力量的博弈往往是前者妥协、屈服于后者,从而暴露出其存在的软弱性。  相似文献   
106.
中国古代官员终养制度由来已久,最早出现于西晋,为后世所沿袭.明朝建立后,统治者为提倡孝道,对该制度加以沿用和完善.由干政治、社会等因素制约,该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并非墨守成规,而是有所变通和补充,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朝廷、当事官员的需要.当然,终养制度也存在一些漏洞,这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7.
明代王维诗歌接受比起宋金元时期有了明显突破,尤其是唐诗选本中王维诗歌入选数量剧增,不但体裁多样,题材内容也较广泛。明代前中期唐诗选评中的王维接受,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王维在盛唐诗史上排名第三的地位真正确立。二是王维的各体诗歌都受到关注,近体超过古体,五言超过七言,五律在明代中期最受选家重视。三是王维诗中的应制饯送、山水游览等题材备受青睐。四是王维诗歌雄浑自然和委婉闲适的艺术风格得以推崇。这些都是明代唐诗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8.
明洪武8年(1381年),本已归顺明朝并被封为梁王的原元朝藩王把匝刺瓦尔密与当地土司势力举兵造反,朱元彰从南京及江淮调集三十万大军前往。次年叛乱平定。此举史称"调北征南"。为了防止元朝残余势力和土司势力再次反叛,征南大军就地屯田驻防,在滇黔古驿道两侧产粮区和关隘广设"屯堡","三分操备七分耕种"。为了让将士们安心屯田戍边,明军徙屯田将士家眷同往。600年过去了,如今这里吸引眼球的是它保留的"明"风。有专家称,屯堡是汉族文化的"活化石",是世界上最后的明代古村,时至今日"依然恪守着明朝文化和生活习俗"。其建筑多为徽派建筑风格,服饰多为青、蓝色"凤阳汉装"。妇女发型还保留着"两耳盖发",已婚的妇女还要在头上带一块白手帕;我们看到,当地的语言中还保留相当多南京周边及江淮方言的语法词汇,只  相似文献   
109.
韩愈古文与《史记》之比较批评是韩文批评史中一个重要内容。早期关注点较分散,涉文气、文质、天才与穷而后工等议题,具体论较以文体、句法为主。明中期,兼主唐宋派针对独尊秦汉文法式,袭貌遗神之时弊,开始形成以《史记》为衡量,强调"神髓"、"本色"的比较自觉。这是接续古文统绪之举,是由唐宋以溯秦汉思潮的产物。既为其重要研究方法,所形成的侧重文统和师法的比较理论,又构成其古文理论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10.
高志忠 《兰州学刊》2011,(10):151-156
明代帝王出于统治的客观需要,专设内书堂对宦官进行文化教育。考证内书堂教师的来源与构成;内书堂学生的来源与选拔,可以看出内书堂教育培养出的知识型宦官对明代宫廷政治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