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9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24篇
管理学   124篇
劳动科学   25篇
民族学   64篇
人才学   3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595篇
理论方法论   209篇
综合类   2305篇
社会学   148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297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262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312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241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张溥为复社主盟、著名学者、文学家,在晚明党社、学术及文学方面兼领一时风气。张溥长于散文,其文在当时颇有影响。爬梳张溥《七录斋集》四种全部诗文,其散文观可概括为以文为史、文质相符、文以情生、文须有气、文须有法、文贵清雅、由雅返古等七点。在复古运动如火如荼,“前后争胜,各以相反为高”的明代,张溥的散文观表现出平和博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2.
东汉前期意识形态"大一统"局面得以空前增强,是通过王权对知识形态的规划来实现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对儒学的提倡,为士人确立正面榜样,以达到对他们的引诱与规划之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宣布图谶于天下",对思想进行强制性规划,为知识者提供一套不可逾越的参照系;再者,通过白虎观会议,议定意识形态标准,以国家法典的形式对各种知识形态进行重新界定,使之服务于帝王意志。  相似文献   
103.
104.
符号分为言语符号和非言语符号两种,其中非言语符号指的是除了言语之外传递信息的交际方式。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艺术作品中,许多信息都是通过非言语符号传播的。非言语符号主要包括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视觉符号、听觉符号等。通过对电影《唐人街探案》中的非言语符号进行分析,进一步解读出电影场景中非言语符号的意义以及导演所要对观众表达的电影的深度思想。  相似文献   
105.
牟宗三先生对中国儒道佛三教哲学的诠释,及通过对康德哲学的消化给出了中西哲学会通的途径,贡献是非常大的。除了遵从牟先生的研究,对以上有关的哲学见解作进一步深化诠释之外,我也试图对牟先生在宋明理学中的诠释做出反省,在对朱子学义理型态的衡定上,我参考了韩国朝鲜朝主理与主气两系对朱子学的理解,又借用康德在其道德哲学中提出的人性中自然的辩证的问题,来为伊川与朱子的格物穷理的理论给出一些新的诠释,试图证成朱子学也可以是成德之教中一套可行的工夫理论。  相似文献   
106.
沈从文小说中的军人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文章试图从其军人小说的代表作之一的《会明》中的火夫会明这个人物形象出发,分析乡土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人世界的美善人格之"常"与莫测人世之"变",以及由于普遍缺乏的现代理性而产生的不平衡性和由此导致的军人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07.
本文通过考察明拟话本小说中《西江月》、《如梦令》等常用词调,认为从话本发展而来的明代拟话本仍部分地葆有话本说唱文学的特质,特别是在词调运用方面已形成说唱文学流行性、娱乐性、甚至应歌性的审美惯性。随着通俗文学的日渐兴盛,文人在转而为词时亦不同程度地受其影响。发现恰是此类词调在明词中亦大多被称之为俗调,词家会不自觉地把时曲民歌风味融入其中,形成明词曲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8.
唐末五代时期,中原地区的战乱、动荡,打破了以前鲜明的民族畛域,汉人大量北逃,北方民族则乘乱内侵。这使汉文化如潮水一般涌入北方民族社会。其中,汉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学,对北方民族成员尤其是将帅、君主造成了重要的影响。儒学理念尤其是伦理观逐渐由浅入深地在他们的意识形态中打下了烙印,使他们逐渐摆脱了愚昧及原始性,而接受了儒学倡导的孝、忠、礼、信等伦理、政治观念,逐渐汉化。这对于民族融合的进一步深化无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9.
"仁"思想是儒家思想所构建的道德规范体系中的重要原则性理念,也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学"仁"思想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核,对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具有指导意义。"仁"思想在现今的"一带一路"倡议中有着深厚的体现,检视"仁"思想的精神内核,对更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具有突出意义。  相似文献   
110.
陆岩军 《兰州学刊》2014,(10):49-54
张溥为晚明风云人物,一生涉足文社、科场、朝政,创立和主盟中国古代第一大文社复社,影响科场选举和朝政人事,使社局与朝局相为表里,故在晚明“名声震天下”。从少年苦学到创立应社,从统一复社到科场联捷,从里居倡学到勇斗逆党,从谋救黄道周到运作周延儒复相,张溥在晚明颇具影响,不容忽视。剖析还原张溥在晚明的影响,对于认识和评价张溥,颇为紧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