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2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35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色不如态     
鲍海英 《社区》2014,(8):12-12
明末清初,有一个人叫李渔,此人年轻时有钱有闲,极富生活情趣,终生以填词赋曲、赏玩游乐为业,末了还写出一本书,叫《闲情偶寄》。其中有一章专讲作者对女性的观点,从眉眼手足、穿着打扮到歌舞才艺,十分详尽。  相似文献   
42.
明末清初,西方来华传教士将翻译作为“学术传教”的一种手段,将大量的西方宗教和科技著作译介入中国,同时将中国古代典籍和文献著作等输出至西方,形成了“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并存的局面.客观上,这是中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的必然结果;主观上,这与传教士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知识素养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43.
"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是明末清初文坛上的风云人物。襄少负才名,能诗擅文,及其成年,则积极投身于复社活动,并起到重要作用。入清之后,冒襄隐居不仕,以拒不降清之气节名动海内,然学界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对其始有关注。在相关研究中,学者们较为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生平交游、戏剧活动、水绘园唱和、冒董爱情以及《影梅庵忆语》。  相似文献   
44.
明末清初是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频繁的对外文化交流中,西方传教士和中国开明的士大夫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这些人群在当时的活动,为后人了解和研究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通过综述这些人群栽体的活动,了解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的特性与意义。  相似文献   
45.
明末清初天主教的在华传播,对当时中国民众的皇权观念、祭祖祀孔、丧葬礼仪、迷信风气和妇女形象等世俗人心具有一定的冲击,同时也宣传了宗教上的平等意识。这有利于中国人民的思想启蒙。这种冲击和影响只是传教活动的客观作用,而且仅限于天主教徒内部。至于对教外人士的影响,显然很小  相似文献   
46.
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来华,中西交流日盛。17世纪末至18世纪,欧洲兴起了“中国热”。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法也传播到西方,进而塑造了西方对华法律观。大体而言,在“中国热”时期,西方对华法律观有褒有贬,整体上是肯定为主。但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特别是《大清律例》被完整译介到西方之后,改变了西方的对华法律观,最终形成了所谓“法律东方主义”的“主流观念”。虽然这一观念的形成不完全是中国法在西方传播所致,但不可否认,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7.
明末清初的翻译活动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翻译的内容和形式上看,体现了中西文化平等且平和的交流,其原因有很多,归根到底应归结为经济原因。这种翻译活动对于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是双向的。  相似文献   
48.
归有光是明中期的大散文家,他的贞节观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程朱理学观念,又有不同于传统的比较开明的一面,这与当时的王学思潮、节烈风气、个人经历和性格关系密切.归庄是归有光的曾孙,明末清初的遗民诗人,他不但坚持传统贞节观念,而且对女子贞节的要求更加苛刻,这与当时的忠烈语境、为激励士人的目的、贞节风气、个人经历和性格有关.分析和比较他们的贞节观念,可以窥见明中期的阳明心学影响下和明清易代之际苛求忠烈的社会思潮影响下的社会变化对士人贞节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冒襄(1611-1693),字辟疆,号巢民,明末清初如皋人,复社后期领袖,与方以智、陈贞慧、侯方域并称明末四公子,著名遗民诗人。他是一代文宗,有《兰言》《朴巢诗文集》《影梅庵忆语》(洋洋四千言,是我国语体文鼻祖)等传世。他的如夫人董小宛乃秦淮八艳之一,冒董情话曲折动人。毛  相似文献   
50.
明末清初一批西方传教士借科学技术传播推进宗教在中国的传布,这是一群独特的翻译主体。作为中外文化接触、碰撞、融合的范例,受主客观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西方传教士采用的并非是传统的全译策略,而是变译策略,诸如增(写、释、评)、减、编、述、缩、并、改等,无意中推动了西方科技在中国的传播,并对中国翻译事业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