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6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05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语气副词"好道"产生于明代,它是由反问副词"好"与词尾"道"组合而成的。语气副词"早是"最早产生于元代,来源于时间副词"早是",是语境赋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63.
付丽 《学习与探索》2004,(6):149-152
与前后期文人世情小说不同,《醒世姻缘传》神道设教采取了一种民间性策略。作者取用神道立足于民间受众,神道设教中多关涉民间意义上的宗族伦理与儒家社会伦理,把民间祈福畏祸的文化心理作为扬善惩恶的教化落点,从而有效呼应了作品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教化主旨。在世风浇漓、道德沦丧的晚明社会,这种文学救世的策略,无疑十分切实而有效。这也是《醒世姻缘传》神道设教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64.
姜子龙  曹萌 《理论界》2005,(9):192-193
以传播学理论解读明清小说禁毁现象,既可刷新对文学传播史上禁毁的理解,又将完善文学传播学学科理论的构建.立足传播学立场,运用文学传播的基本原理考察明清小说的禁毁,可见出其表征是权力的强制性、物质性实践;其实质是雅俗文化的博弈;其效果则是另类传播方式的产生.  相似文献   
65.
在叶昼、金圣叹、张竹坡、脂砚斋等明清小说理论批评家的视角中 ,贯穿人物性格艺术真实性的核心在于“合情合理”。本文就他们人物性格理论中的“情理说”进行了阐述 ,同时对明清小说批评中人物性格“情理说”的历史演变进行了大致的梳理  相似文献   
66.
作者通过对明清小说中家庭女性地位的研究,认为在男性多偶家庭中,妻、妾、婢的地位高低有别。她们的地位升降变化,取决于男人的喜怒。为了争取男人的宠爱,妻、妾、婢明争暗斗。处于斗争漩涡中心的妻子为妻之道十分艰难:她们要么维护妻道尊严失去丈夫宠爱,要么降妻道为妾道媚夫求宠。  相似文献   
67.
明清小说包含丰富的会试资料,只是小说记录和描述的内容不像科举文献记载一样全面、系统,但明清小说作者大多亲身经历科举,对科举实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最了解不过,他们笔下的科举内容也较为真实和详细,并且,他们从应试举子的角度记述了会试,为我们认识明清会试提供了另外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68.
小说命名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考察古代小说创作、流传的特定视角,具有重要研究价值。20世纪以来,学术界有关古代小说命名的研究成就显著,值得我们加以深入总结与探讨。本文从古代小说命名整体、《水浒传》命名、《金瓶梅》命名、《红楼梦》命名、元明清其他小说命名等五个方面对此加以评述,并在文献统计基础上分析了20世纪以来有关古代小说命名研究的特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69.
齐鲁是中国古代小说之乡,明清小说名著大都为山东人写或写山东事,而尤以与泰山文化关联最多.《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绿野仙踪》等五大小说名著,其作者或为泰安人,或隐以泰山为背景,或明确写在泰安发生的故事等,多取自于泰山文化,可称之谓“泰山小说”.“泰山小说”是泰山文化与时俱进的产物,与泰山相得益彰,而泰山更需要“泰山小说”携程.“泰山小说”是泰山文化研究和旅游开发的重大课题,有关方面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0.
明清时期,自幼便浸润干八股文章的小说评点家形成了顽固的文章学思维定式,他们往往以文章学视野来观照小说.在尊题意识支配下,他们惯于按题解文而喜欢抱定题目来分析小说的叙事写人艺术.他们的小说评点表现出文法至上的批评倾向,以"合掌"、"断续"、"伏应"、"急脉缓受"、"虚实"等文章学理论来审视小说情节结构,以"代言"、"宾主"等来分析小说人物描写.文法派的出现在中国小说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他们重文轻道,注重小说艺术技巧分析,其评点体现出明显的导读意识,并促进了小说在文人中的传播,但其评点文字也缺乏独立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