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4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28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90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04篇
理论方法论   97篇
综合类   1073篇
社会学   45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正】把故宫的还给故宫这被认为是履新故宫博物院院长不久的单霁翔给自己出的一道难题。因为2002年至今,虽然故宫开放面积从30%提高到45%,但还有许多占着古建筑的办公部门亟须迁移、还有几个钉子户亟须"请出"。1月正式到任,3月的两会上,单霁翔就首次抛出了关于故宫的一系列新举措,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条莫过于故宫的"内部拆迁...  相似文献   
32.
瑶僮等少数族群是明清广西地方志的重要书写对象。在国家边疆控制力不断加强、各民族日趋融合以及清王朝民族观念、治边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由明至清,广西地方志族群书写的重心由"控驭"转向"认同"。其书写具有存史、资政、教化等重要作用,对于宣扬国家一统、加强边疆治理、促进民族融合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3.
云南丛书     
《学术探索》2012,(1):189-F0003
《云南丛书》是民国初年云南辑刻的一部大型地方丛书,广泛收录了明清以来云南地方著述和文献,反映了当时云南的学术水平和版刻印刷技术的面貌。它的辑刻始自1914年,至1940年迫于形势,遂告中断。2004年4  相似文献   
34.
从古到今,经济贸易是不分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遵循市场规律才能达到交易目的。古代北方民族和中原地区的市场交易也是围绕着尽量接近与当初的基本消费生活的定价标准进行市场交易的过程。蒙古和明清的经济交易一直是中国经济历史的重要研究对象,市场交换的价值问题是其中的重点之重。明清时期的蒙古族牲畜(北方民族主要市场交易物品)的交易双方都有互利,呈双赢的趋势,刺激蒙古游牧经济的同时也增加了民族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5.
晚明城市文化与思想新潮,明清易代之际血与火的历练,浙东学派与家学渊源,造就了张岱这位节义之士、文学天才和渊博学者.他涉足诸多文艺和学术领域,其人、其思、其学、其文均闪耀着智慧的火花,洋溢着活泼泼的创造能力.张岱文化品格的独特性和包括散文、诗词、戏曲在内的文学创作的独创性仍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6.
淮域本土商人渊源博大,而"淮商"之名却始自明代中叶,脱胎于两淮盐商."淮商"之实,应指所有淮域在籍商人."淮商"的名与实不对称,既与两淮盐业的特殊性有关,也与淮域的区域特质有关,滋补着外来的徽商、晋商、陕商,反而自身成就不出当时的商帮,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37.
陈峰 《领导文萃》2012,(24):68-71
中国科举制度的黄金时代是在宋朝,因为不仅规模之大、制度之严远过于前代,而且影响之大也最为突出,特别是还没有产生明清时期过多钳制思想的消极作用。两宋三百多年间,宰执大臣几乎都出自科举背景者。宋朝科举出身的文官士大夫在政坛居于绝对统治的地位,成为官员队伍的主体,而门荫出身者与军队武将的影响力微乎其微,由此造就了突出的文治的时代特征。既然宋朝实现了"学而优则仕"的理想,文官们大都来自读书人,他们有足够的文化知识,懂得儒学的道德价值观,又熟悉"苛政猛于虎"的道理,出口成章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耳濡目染的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理念,那么是否就以改良社会为己任,并把持住自己的良知底线呢?  相似文献   
38.
孟德楷  于瑞桓 《东岳论丛》2012,33(12):189-191
基于学术理念与文化精神的一致,明清时期的实学思潮与这一时期的史学呈现出相辅相成的互动态势.本文以该时期野史稗乘的极度繁盛为主线,围绕着史家主体意识的强化、“求真”与“致用”的张力维度、史家视野的扩张等方面,简要讨论了明清实学对野史繁盛的推动与规约.  相似文献   
39.
明清时期,流行于市井的民俗音乐蓬勃发展,成为当时市井城镇的时尚音乐;这类音乐体裁大多来自于市民阶层,反映了市民的风俗生活和思想感情,也因此被今人称之为明清俗曲。其中宴饮席间行酒令成为当时上至贵族、下至贫民社交活动的方式,酒令曲从不同角度反映时代的真实原貌,也折射出民清时期不同阶层民众的情感诉求。本文基于《红楼梦》宴饮酒令、酒曲为背景,对作为明清俗曲其中特殊元素的红楼宴饮酒令曲进行归类,力图找寻它们与明清俗曲的内在联系,及俗俚歌曲与当今民俗音乐文化之渊源。  相似文献   
40.
吴滔 《学习与探索》2012,(3):144-150
万历间,嘉定县争取到了全部漕粮折银的权利,这种事例在明代殊为罕见。至启祯二朝,虽军饷加派日急,该县的官民乡绅仍一直努力捍卫着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入清以后,折漕的"负面效应"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运军加漕、蠲免地丁和漕赋等新出台的政策搅得县民焦头烂额。分析《折漕汇编》所展示的复杂历史过程,既可加深对明清赋役改革复杂性的认识,也可从运作层面重新反思明清两朝某些地方制度的沿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