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6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28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90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07篇
理论方法论   98篇
综合类   1080篇
社会学   45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何勘 《人才瞭望》2010,(3):20-20
古时候,疾病的医疗和护理空间基本都局限在家庭之中。 明清时期,延请医生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延请平日熟识之医,由亲友邻舍荐举以及云游郎中等自荐。当时的延医模式大体有亲自前往、委托朋友延请、同朋友一道邀请、仆人延请。作为有地位的家庭,若非延请非常有名的医生,一般不会亲自出面。至于平民百姓,若不是上了年纪和得了重病,  相似文献   
72.
明中叶至清初时期出现的个性解放和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对戏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戏曲艺术领域 ,越来越多的剧作家倡导戏曲创作要真实、通俗和自然 ,要摈弃虚伪、迂雅和做作 ;倡导个性解放的浪漫主义开始盛行一时 ,戏曲中语言的通俗化使其更能表现世俗生活中的人情百态 ,且易于为市民阶层所理解和欣赏  相似文献   
73.
关圣帝君是道教尊奉的民间俗神,在台湾社会有着广泛的信仰基础.明清以来台湾移民关圣帝君信仰的形成,既承袭大陆关圣帝君信仰传统又有台湾地域特色,台湾的关帝崇拜反映出儒释道三教的影响,并与地方民俗信仰紧密结合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以中华传统的关圣帝君信仰为纽带,有助于增强海峡两岸人的认同感与向心力.  相似文献   
74.
唱道情是道教弘道宣教的一种文艺形式,在宋元明清以来的中国社会颇为流行。明清以来,道教唱道情在湖北的传播,是道教与楚文化相结合的民间文艺形式。道教唱道情在楚地民间的兴起,并形成具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道情,是明清时期道教影响地域社会的结果。明清以来,道教唱道情与楚地民间信仰相结合,是拓展楚文化研究内容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5.
明清时期,河南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并且地处中原,人口密集,是个巨大的商品市场。开封更是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吸引着各地商人来此经商,其中不乏徽商。他们在经营方式上有坐贾也有行商,主要经营盐业、棉布和典当业。微商对促进开封商品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6.
明清时期亲属谦称中的谦语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属谦称特指那些基于亲属关系上的面对他方引称己方亲属时或面对己方亲属自称时所用的谦称.明清亲属谦称丰富、活跃却并不杂乱,它们大多含有"家"、"舍"、"敝"、"小"、"愚"等比较固定的表谦语素.通过明清时期含谦语素的亲属谦称的典型实例,可以对亲属谦语素进行梳理,得出当时社会对它们的使用规约,以为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亲属谦语素及亲属谦称的正确使用提供指导、借鉴或思考,也为亲属视野下汉语谦语史的研究奠定明清阶段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7.
明清之际,戏曲叙事出现了突出的类型化现象。主要表现为离魂—还魂—入梦—画中人/镜中人、误会—错认—冒名、信物—道具等三种模式。戏曲叙事类型化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生活现实、戏曲创作实践和戏曲理论批评等因素密切相关。叙事的类型化体现了古典戏曲的艺术精神和创作思维的惰性特征。  相似文献   
78.
在同一历史时期 ,中西方都出现了蓬勃的文艺思潮———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潮和中国明末清初的文艺思潮。二者有同有异 ,这是由当时特定的经济、政治、文化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79.
明清以来乡绅、绅士与士绅诸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乡绅"、"绅士"、"士绅"是不同历史阶段形成的历史性概念。"乡绅",主要是指居乡或在任的本籍官员,后来扩大到进士、举人。而"绅士"一词在明代主要还是分指"乡绅"与"士人",到晚清已演变为对所有"绅衿"的尊称和泛称。"士绅"一词出现较晚,但内涵较宽,主要是指在野的并享有一定政治和经济特权的知识群体,它包括科举功名之士和退居乡里的官员。中外学者由于受到研究时段、研究视角和理论原则等方面的影响,各自赋予"乡绅"、"绅士"、"士绅"不同的内涵,但总的说来,"士绅"一词开始越来越多地为学术界所采纳。  相似文献   
80.
明清徽州商人之成功--明清徽商经营之道与商业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学文 《浙江学刊》2001,(6):125-132
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扩大,遂形成了十大商帮,其中以徽商与晋商最为出名.明人谢肇淛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它二三十万,则中贾耳."[1]徽商以经营茶木盐典四大行业为主,并从事长途贩运业,积累了大量财富,扩大经营资本,部分地返回家乡买田筑屋修桥铺路,建祠堂办学校,办慈善事业,颇获人望.为什么徽商能称雄商坛?除了自身素质较高,具有儒商风采之外,其经营颇具特色,有良好商业道德,这对徽商在商坛竞争中独占鳌首是很有关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