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03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42篇
人才学   50篇
丛书文集   125篇
理论方法论   62篇
综合类   395篇
社会学   212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71.
表演大师     
王柳枝 《金色年华》2011,(11):61-61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徒弟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 等到徒弟转身后,他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  相似文献   
72.
刘文波 《人才瞭望》2009,(12):83-83
国学大师钱穆(1895-1990).对中国历史尤其是对中国历代思想家及其思想源流的研究和考辨,自成一家之言。从凡人到宿儒,是由于他读书开悟得道。  相似文献   
73.
遗憾事     
《中外书摘》2014,(10):109-109
2014年8月28日,年仅41岁的翻译家孙仲旭因抑郁症自杀。 孙仲旭短暂的一生完成了30多部译作,包括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齐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动物农场》等众多世界级文学大师的作品。  相似文献   
74.
大师与帝师     
思晨 《社区》2012,(29):12-12
没有大师的议论已经听得不少,听得多也就有点信了。仿佛今天的中国真是没了大师。实际上有没有大师,真得要看衡量的标准。但就中国的历史看,一众读书人真正想做的不是大师,而是帝师。孔子一生的理想可以说就是做帝师,以致“三月无君,惶惶如也”。虽然生前没能做成帝师,死后却成了所有帝王之师。也算了却了生前心愿。  相似文献   
75.
他是漫画大师,也是中国高龄文化名流中最懂得享受生活的;他已90岁了,却还整日忙忙碌碌有做不完的事情。让我们在生活细节中体味这位老人的快乐人生吧——  相似文献   
76.
张松 《中外书摘》2008,(10):69-70
黄侃(1886-1935),原名乔馨,后更名侃,字季刚,湖北蕲春人。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著名学者,与章太炎并称“国学大师”,被誉为“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1914年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讲授词章、训诂及经吏之学。后历任东南大学、山西大学、南京中央大学等大学教授。推崇传统学术,反对白话文。言行怪僻,处世尚气节。  相似文献   
77.
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还是上世纪70年代初号召读马列时细读过的。这次搬家整理书籍,无意中在书堆中发现了。拿过翻读,见到上面用红笔密密麻麻写着的稚拙的读书心得,不禁有如见故人之感。于是重读了一遍。  相似文献   
78.
周代“大师”职官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师”作为周官的一种,历来对它的认识存在模糊不清的地方,进而与它相关的师氏、虎臣、司马等官职也存在认识上的混淆。本文首先通过将“大师”解构为三种不同的官职来全面分析称为“大师”一职的具体情况,再就各种“大师”本身的发展演变试图揭示一些它与其他相关官职的关系,以便从一定程度上排除旧有的观念混淆。  相似文献   
79.
国学大师季羡林不仅是学界泰斗,也是国内有名的老寿星。 为此,有的老人曾专程登门讨教他的健康长寿的秘诀。  相似文献   
80.
8月16日上午,"寿山石大师名作赏"活动在阳光白金瀚宫璀璨开启,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的近百名峰层人士与中国寿山石界的大师,学者欢聚一堂,共襄艺术盛举,畅享奢华盛宴。本次活动的举办地点选择在阳光白金瀚宫接待会馆,可谓匠心独具。福州寿山石享誉国内外,是中国四大印章之一,尤其在本次活动中由福州石工坊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