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3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0篇
人才学   2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92篇
理论方法论   72篇
综合类   802篇
社会学   57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51.
李曾伯为南宋后期的名臣重将,也是一位重要词人,今存词七卷,计二百余首。其词不屑作莺娇燕呢之语,而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然身后事迹几近淹没,今据其文集及相关史料,编排其行年、交游及著述情况,以为知人论世之助。  相似文献   
52.
真正意义上的《春秋榖梁传》当始于榖梁子,榖梁子从传说的子夏所传之笼统的《春秋》阐释之学中分离出来,形成了《春秋榖梁传》。榖梁子对于《春秋榖梁传》的开创之功是不可抹杀的,可以说榖梁子是《春秋榖梁传》的第一作者,《春秋榖梁传》最初的古文文本的写作年代当在战国中期。  相似文献   
53.
“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如何在学习继承唐诗的基础上有所拓展创造,是有宋一代有识之士的共识.王禹偁作为宋代诗文革新的先驱,其《春日杂兴》透露了个中玄秘,宗杜学杜又能融入己意,加以变化,最终追求自成一家,是其纵横两宋、影响颇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4.
顾炎武关于<春秋>经传的研究,无论是对<春秋>之义考释,还是对<春秋>三传的论证,以及对杜<注>的补正,均集中地反映了他求实征验的治学风格与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而他的<春秋>经传考证的学术方法,则开启了乾嘉考据学.他的以<春秋>经传考证为代表的经学成就,开创了清代新经学.他的治学主张、方法及成就,共同形成一代学术范式.  相似文献   
55.
《春秋》决狱是中国法制发展史上法律儒家化进程中的关键一环.体现了儒家道德对传统法律的渗透和改造,对后世的立法、司法实践和法律文化诸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的说法认为,《唐律》的颁布标志着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完成,《春秋》决狱也由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本文重点探讨《春秋》决狱和中国古代判词文化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并由此得出结论,《春秋》决狱作为一项生命力顽强的司法传统,一直存活在中国古代的判词文化中,以迄近代。  相似文献   
56.
许芳  曾勇 《百姓生活》2010,(5):29-30
“我了解她,如果是我出事了,她做得会比我好。”丈夫宋增全平缓而自然地说出这句话时,妻子白玉兰眼圈倏地红了,眼泪悄悄地流了下来。  相似文献   
57.
林石,北宋熙宁、元丰时以明经笃行著称,长期以《春秋》教授乡里。元丰时与赵抃游,名动京师。又尝与管师常、龚原论学,为学不辞新旧,经术事功兼重。温州太学九先生得益于他的培养。太学九先生的学术思想,实肇基《春秋》学,详考其政治思想和仕绩,都带有经世致用的色彩。至于温州太学九先生一致倾向于程氏学,这主要是在为己之学这一点上,温州的乡先生们、太学九先生们和程氏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58.
经学是汉代的儒学,也是通经致用的儒学。经学对汉代的政治影响是巨大的,每一种学术思想的发展都会受到当时社会的具体历史条件的制约,留下了时代的烙印。儒学发展到了汉代演变成经学,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学术发展的内纯致治法则解释这一演变过程。学术内纯化的力量,是儒学对自身元概念的探索从未停顿;学术致治的方向,使儒学更能与现实结合,并成为显学。  相似文献   
59.
<春秋>经、传是儒家最重要的典籍,其对后世经学、文学、哲学、史学等所产生的影响无与伦比.<文心雕龙>将经传视为"原始以表末"的最重要依据和"选文以定篇"的首要范本,并从文学角度深刻论述了其意义和价值:经"举得失以表黜陟,征存亡以标劝戒",传乃"记籍之冠冕",二者共同树立起了文章立论之规范;经传俱隐义藏用,于文为约,吐纳自深,是后世箴、颂、议对、史传等诸体文学创作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60.
通过回溯《公羊传》里“三世异辞”的脉络,经由汉代董仲舒与何休等人的疏解,明确三世的要旨,从时间与义理两个层面重新把三世放回三统之中,以恢复三世说的本来面目。这一“恢复”有两重意义:一是澄清三世的含义,明了世与统的关联,拒绝以三世来独立描述《春秋》的历史时间;二是将三世重新放回三统之中,进化含义相应减轻,而三统中的承续意义便凸显。以三统观三世,旨在技术时代重新理解奉天法古之意,这对于重今天之“进步”而轻古今“承续”的现代思维有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