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3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86篇
民族学   70篇
人才学   24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401篇
理论方法论   155篇
综合类   2067篇
社会学   90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286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古代养生家认为睡眠是调养身体的关键。唐代药王孙思邈在起居方面强调:“起居有常度”,“卧起有早晚”,晚清名臣曾国藩多次强调,养生要在“眠、食”二字上下功夫,他说:“眠所以养阴也,食所以养阳也。”那么怎样改善睡眠呢?听侯老师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72.
士大夫政治是中国古代皇权专制体制下独特的政治文化传统。古文经学冲击了士大夫政治的礼治系统,分化了"士人"与"士大夫"群体,但同时促进了"儒生"与"文吏"结合,加速了士大夫政治的定型。古文经典丰富了儒家思想理论体系,使其摆脱了东汉时期的空疏与晦涩,更具有活力。以儒家思想为依托的士大夫政治也在这一过程中变得更加稳固。  相似文献   
73.
《江西社会科学》2014,(9):121-126
晚清域外游记以压倒性的篇幅书写西方的科技器物,不仅更正了固有的理念图式,开始了从"奇技淫巧"到觅"制器"之法的思路转换,而且于有关科技器物、科学常识的描述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求知、求真的科学精神与追求客观精确的科学话语范式。与此同时,科技背后具有源动力性质的西学,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等也迅速成为晚清士人着力介绍与探究的对象,并借助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来论述天地万物,使得外在世界成为一个可被科学阐释与理性探究的对象,逐步形成了一种颇具现代意义的科学世界观。  相似文献   
74.
正盛唐文学艺术才俊王维,不仅诗画冠绝一时,音乐造诣也十分了得。王维出身于极有文化教养但又不保守拘谨的士族家庭。其祖父王胄曾在太常寺下职司协律郎,负责乐律校正。其父王处廉,官至汾州司马。其母博陵崔氏是位知识女性,乐与山林为邻,一生好佛不辍。这样的家学渊源,对王维后来的艺术成就影响殊深,十几岁时就是有名的诗人了。开元九年,二十一岁的王维到长安应试。在一次宫廷宴会上,经好友引荐,他弹奏了自己创作的琵琶新  相似文献   
75.
晚清时期人与动物的关系,学术界研究的很不够。以牛为例,经济方面,晚清国人对牛这一动物最为关注的所在,主要涉及耕牛、出口、捐税、牛奶、牛业管理等方面;文学艺术方面,最主要的是绘画形式,其次才是文学形式;猎奇方面的记载,《点石斋画报》及《益闻录》较为突出;法律方面,多为案件描述,也有法令等内容;外国方面,主要涉及瘟病、交易、比赛、饲养等;动物学及医疗卫生方面,涉及到牛的特征以及饲养方法,牛的瘟病等医疗以及公共卫生等内容。此外,还有制造、学术、政治、哲学、社会等方面的记载。总之,晚清国人对牛的认知,视角多元,内容十分丰富。牛只是一个案例,其他如鼠、虎、兔、龙、蛇等,不胜枚举。人与动物的关系课题,是晚清乃至整个史学应该予以关注和强化的所在。  相似文献   
76.
晚明时代处于才女文化空间中心的特殊知识女性——名妓,演绎了繁盛的名妓文化,但其最终性质却是悲剧的。晚明名妓文化的悲剧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生活中的际遇遭逢;作为一种妓女文化形态的两面性;凄凉的结局。这种悲剧性是由于名妓游离于家庭伦理之外受人歧视的社会身份决定的。  相似文献   
77.
侯春林 《民族论坛》2013,(7X):97-100
"春秋笔法"是孔子编修鲁史《春秋》的手法,以"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纡,惩恶而劝善"为基本内涵,又称"春秋五例",为后世史家继承。作为中国古代史家记述历史的主要手法之一,"春秋笔法"又具有超越一家史学的重要意义。《旧约》历史书是希伯来圣经史学性质的集中体现,在叙事艺术和文化内涵两方面都与"春秋笔法"遥相呼应。用儒家经学之"春秋笔法"来解读圣经《旧约》历史书,是一种理论创新,二者的对话具有比较经学、叙事学以及阐释学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8.
任何社会,都需要进行语言地位规划,确定社会通行语与通行文字.语言地位规划一般是由政府领导的,但是,中国古代语言地位规划的实现具有多元性特点:只有在改朝换代或统治民族发生变换的时期,政府在语言规划中的地位才会凸显出来;常规时期的语言地位规划,往往不是通过政府的语言文字政策直接实现的,而是通过政府对经学的提倡间接实现的.经学的提倡实现了社会书面语的规划,同时也确立了社会通行文字的规范标准.  相似文献   
79.
论科举制的废除对晚清应试文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 5年废除科举制度是晚清政府无奈之中的匆忙之举。这不仅导致晚清应试文人文化心理的挫折与失落 ,而且对其现实利益也造成了伤害 ,从而迫使其放弃长期奉行的“学而优则仕”的成就动机 ,走上多元发展的道路。晚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也因此而加深  相似文献   
80.
董丛林 《中华魂》2013,(22):16-17
消朝的直隶,其地域拱卫京师,政治地理因素非常重要。从晚清直隶总督的任用情况看,实际履职施政且有一定影响的大员多为满、蒙贵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