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7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84篇
民族学   62篇
人才学   24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006篇
理论方法论   119篇
综合类   1581篇
社会学   83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晚清政府欲从改革官制入手推动立宪,结果官制改革遭遇了来自官僚群体的强大阻力,在最高统治者慈禧立场转变之后,官制改革无可避免地走向龙头蛇尾的结局.虽有改变,但根本未动,效果有限,非但不能廓清积弊,反使积弊愈积愈多,愈演愈烈.龙头蛇尾的官制改革重挫晚清政府的统治威信,使其立宪之路更加艰难,自救的机会更为渺茫.清末立宪首先应做的不是改革官制,而是开议院,扩大政治参与,增强改革的力量.立宪从官制入手,无议院为助力,官制难改,立宪难行;立宪从开议院入手,先有议院,则官制可改,立宪可行.  相似文献   
92.
王双林 《理论界》2014,(2):107-110
明代是"三教合一"思潮兴盛的时代。憨山德清是明代的四大龙象之一,其撰有《大学纲目决疑》、《大学中庸直解指》、《春秋左氏心法》、《老子道德经注》、《庄子内篇注》、《观老庄影响说》等标识"三教融合"的著作,一直是学术界力证明代"三教合一"思潮的经典文本。本文通过对学术界关于憨山德清注老、庄的缘由之分析和反思,力图从更深和更广的方面找到佛教本位下的"三教合一"深层次的背景原因。总结出明末从佛教的立场而进行的"三教合一"不是表面上三教理论的融合,而是由于佛教的衰颓,包括憨山大师在内的诸尊宿力图从明末丛林颓然中重立自身的结果,其过程是通过佛教之"判教",融儒道入佛而树立三教中佛教殊胜地位的独特途径。  相似文献   
93.
同途殊归之思: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再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共同的路径是救亡图存,但甲午一役却似乎使洋务运动的成果在瞬间化为乌有。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从发起到最终结束,中国和日本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有相似之处,也有所不同。不应该单纯因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而全盘否定洋务运动的改革成果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步影响。  相似文献   
94.
晚明杭州的印刷业十分发达,出现了各式各样与西湖旅游相关的出版品.正是这些图文并茂的旅游导览手册勾起了人们强烈的旅游欲望.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明代万历年间彩色套印孤本《湖山胜概》就是其中的代表.在对这部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意外地发现了一部同样名为《湖山胜概》的彩色套印本.这究竟只是命名的偶然巧合,抑或两部书之间另有联系?通过对这两部书中诗文内容、插图技巧、作者身份及其他细微线索一一的考证,答案渐渐揭晓.随着这一抽丝剥茧过程的深入,晚明西湖畔艺术生活的画卷也缓缓展现在我们眼前.  相似文献   
95.
科举制度确立后,遂成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场域,承载并连接了文化、教育、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的功能,确保了儒学道统的绵延不绝。但晚清以来,面对西方的入侵和西学东渐,这一场域不仅出现了内部的分化,更面临场域外各种因素的挑战,而场域外的挑战又进一步促进了场域内对抗因素的成长。1905年的废科举则使主流意识形态场域崩塌,儒学因此失去了寄身之所,延续了两千余年的道统因此断裂。而道统是中国古代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秩序赖以维系的思想基础。中国不是宗教国家,道统更是承担着塑造共同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调整社会秩序的多重功能。因此,道统的断裂必然会导致政统的失序和社会的动荡。其影响甚至至今犹存。  相似文献   
96.
学术界近年关于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研究可谓成果迭出。本文以《晚清文化保守思潮研究》为中心,在对该书内容做重点分析的基础上,对晚清文化保守思潮的界定、晚清文化保守人物政治取向与文化取向的关系及晚清文化保守思潮的评价等问题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97.
清前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的时期。这既是当时国内各民族共同奋斗的结果 ,也有处于上升时期的清前期统治集团的运筹之功。然商人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清政府平叛和反击外来入侵的战争中 ,他们或驰骋疆场 ,浴血奋战 ;或跋涉千里 ,为大军转运粮饷 ;或不吝巨资 ,踊跃捐输 ,给清政府以财力支持。对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8.
王燕 《江淮论坛》2003,(6):102-107
妓女文化在明末清初空前高涨,出现了一群艳绝风尘、侠骨芳心的秦淮名妓,以秦淮八艳传名最广.她们诗韵骚雅、道德气节兼具,形成了内涵独特的"秦淮名妓现象",让明清之际的江南士子们黯然失色.她们的出现是那个时代社会、历史与文化遇合的必然,是万种风情的南明士风和富有个性的南明文化成就了她们.而她们的出现也正预告了一个民族行将灭亡的必然.  相似文献   
99.
论晚清贵州佛教的衰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佛教经过明末清初的鼎盛发展之后,至晚清乃呈衰落之势。考其原因,从主观上讲,是由于贵州佛教日益世俗化、功利化,流于形式;从客观上看,则与“咸同之乱”和“庙产兴学”有直接关系,境内佛教寺庙,或被战火毁坏殆尽,或被“庙产兴学”占用,致使晚清贵州佛教遭到重创而一蹶不振。  相似文献   
100.
晚清早期驻外公使在走出国门办理夷务的过程中,警觉到变革时代的来临,为了挽狂澜于既倒,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用夷变夏"的主张,主张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提倡西学,变革封建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