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3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50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29篇
人口学   30篇
丛书文集   268篇
理论方法论   108篇
综合类   702篇
社会学   86篇
统计学   64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费恩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代法兰克福学派在美国的主要代表安德鲁·费恩伯格在分析以往技术理论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批判理论,从传统法兰克福学派抽象地批判社会转向对社会中最为常见的技术现象的批判.从理论基础、价值目标、理论内核、方法论框架和批判主题等方面对这一理论展开了剖析,其中理论基础是对传统技术哲学"接受还是放弃"技术的两难困境的分析,价值目标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解放,理论内核是民主的理性化,使用的是社会建构论研究技术的方法论框架,批判主题是告别敌托邦.  相似文献   
102.
包容性增长是经济发展追求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举措。数字普惠金融能否利用科技创新优势促进包容性增长,对中国社会更平衡、更充分发展至关重要。基于熵权法构建了中国30个省份的包容性增长总指数及经济可持续增长、收入分配和机会公平分指数,分析了中国不同地区的包容性增长现状,并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支持服务程度角度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包容性增长水平呈现“东—中—西”依次递减趋势,东部地区水平高、增速慢,中西部地区水平低但增速快,各地区包容性增长之间虽存在较大差异,但这一差异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呈现缩小趋势。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有明显的正向影响,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促进中国收入分配和机会公平。相比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在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主要是通过提高创新水平来促进包容性增长,在中西部地区主要通过提高创新水平和提高人力资本来促进包容性增长。研究有助于正确把握中国包容性增长的内在变化规律,科学认识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机制和传导路径,对制定高质量的国家发展战略,促进经济高质量...  相似文献   
103.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知识产权保护与跨国专利授权已成为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驱动力与基石。针对跨国最优专利授权策略选择及其影响问题,本文以外国企业和本国企业构成的垄断市场为研究对象,建立经济模型并求解模型均衡,分析跨国最优专利授权策略选择及其对本国企业决策、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发现:跨国最优专利授权策略包括低版税、固定版税、高版税三种情形,并从理论上证明了固定收费、双重收费等形式专利授权策略的存在性;外国企业的跨国最优专利授权策略选择可能会对本国企业不利,并导致专利授权方及被授权方利润的不平等分配,该结论解释了跨国专利纠纷发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收益共享的帕累托改进策略。最后,基于理论分析框架和结果,通过案例分析给予检验并提炼相应的管理启示。本研究所得结论可为跨国专利授权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4.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传统普惠金融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衔接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桥梁。基于2014-2020年县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长三角地区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通过推动县域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加;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存在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的非线性影响,呈正相关且边际递增的关系;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较高收入组存在“数字红利”,但是对较低收入组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的政策启示主要有: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农村“尾部群体”的金融需求;充分发挥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三产融合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5.
卢雨菁  蒲隆 《社科纵横》2002,17(6):57-57
文章对英国小说《托诺 -邦盖》作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6.
ADR即美国存托凭证 ,是由美国存托银行向美国的投资者发行的 ,代表非美国公司股票所有权的一种可流通证券。 ADR在许多方面都明显优于普通股 ,使得非美国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的融资和美国投资者的境外投资简便易行。本文就我国企业进军 ADR资本市场开辟筹资新途径提出了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107.
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已经进入了合作竞争时代.为了揭示竞合理论的形成及其特性,通过运用博弈理论的分析方法,文章剖析了竞合理论形成的博弈机制,并得出了这种博弈机制不仅能满足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要求,而且也符合整个社会的帕累托原则.  相似文献   
108.
刘文勇 《求是学刊》2006,33(5):53-58
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提出之际,回顾以往关于城乡协调发展理论的讨论,我们需要深思:城乡协调发展的实质究竟是什么?正本清源,卡尔多改进作为城乡协调发展的实质,而建立收益——成本评估机制以期实现改进成本的最小化则成为必须要关注的内容。以城乡产业差异为主要对象的卡尔多改进的优化路径为通过农村中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实现增加非农产业人口、减少农业人口。文中以黑龙江省为案例展开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9.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